风光摄影带人,怎么构图效果好?
正如:野山椒炒牛肉,牛肉是重点,野山椒不但给她灵魂,更与核心相辅相成,双方交融在一起,人们想起这道菜,立马回忆起野山椒的热情,深处还存留牛肉的香味。
我喜欢野山椒炒牛肉,也喜欢拍风光人像。下面就构图画面这块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1.构图更关键的地方在于观察和决定取景
很多时候我们一起去拍照时,大家都问我应该横平竖直还是九宫格,是要三分又或者对角线。其实这些都是第二步考虑的,首先要做到应该是,观察。看哪里比较舒服有感觉,什么角度看比较大气。
方向选择,决定我们目的。
所以,我会花很多时间先逛,玩上一会。
我们广州大气恢宏的自然风光基本没有,稍微能拍好看的点很多人去,大部分人拍照都恨不得把所有场景写家表现,这样就造成,景前有一人,仿佛90年代的挂历。
风光人像重点是人,环境是为烘托气氛,而人物又再渲染环境,整体须使人感觉向往。
所以我会选取大片的,颜色和线条简洁的地方来。通过合适的对比,显得景特别广阔,而人物也保持突出。
3.人物的动作、服装,与环境协调,感觉这个环境这个人是真实的,属于这里的,而不是刻意摆拍、游客的。
最开始我拍风光人像都喜欢让人穿比较夸张和鲜艳的衣服,慢慢的不再刻意,而是在款式和整体造型上,做出那种感觉和味道来。
放几张这些年在不同的地方给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手法拍摄的照片吧。
风景写生如何起稿构图?
1,利用构图手段
从视觉习惯的角度来看,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它的关注程度。把主体安排在黄金分割线上就更能引人注目。还可以借助画面中的线条或有规律的形状来引导现众的视线,比如以河流、小溪或连续的山石树木等作为引导线,引出主体。
作为主体的城楼被安排在接近黄金分割点位置上,视觉效果稳定均衡,长城墙体的线条也将视线引向主体。
2利用视角变化
摄影的视角一般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大多数人都只习惯用平视角度拍摄,其实仰视或俯视却反而因为不是常见视角,往往能带来更新鲜独特和富有冲击力的效果。在杂乱环境中也更容易精简画面,比如仰拍主体将周围环境压低,或者俯拍时把主体之外的元素排除出画面。
利用广角镜头的透视特点贴近沙滩上的渔船拍摄,渔船的质感和纵深感都得到夸张,从而具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利用对比衬托
主体与客体间的差别对比越大,视觉效果就越强烈:如果能充分利用不同大小、远近、色彩、明暗、动静、刚柔等方面之间的差异,主体与陪衬就会形成更大的反差,主体就不会淹没在环境中,对于突出主体也就越有利。反之,在处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时,要特别防止近似现象。
利用小面积嫩绿的新叶与大面积的白花对比,更衬托出春天的清新气息
4.利用虚实关系
主体通常要保证清晰,而客体可以适当虚化来突出主体。通过镜头长焦距和大光圈对景深的控制,掌握好画面虚实的关系,让画面中无关的元素尽量虚化淡出,特别是在背景杂乱的情况下。这种手法在人像摄影和特写描写时用的也比较多。
虚化的背景使清晰的主体更引人注目
5.利用简化画面
画面一旦杂乱无章,即使再漂亮再独特的主体也会被湮没。如果画面足够简洁,即使原本不起眼的物体也会变得醒目。有句话说摄影是减法,不怕麻烦想方设法改变视角和构图,把不必要的元素从画面中剔除出去,留下主体一目了然,自然就突出并利于表达主题。
6利用大小差异
比例大的物体总是更引人注意,所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画面让主要表现对象占据较大的面积并夸张其造型也是常用的重要方法。特写类的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就是因为特写照片上主体占据了主要甚至全部画面,几乎没有其他与主题无关的视觉元素。
7贴近再贴近
主体在画面中占据越大的面积越能吸引观众的注意。所以,尽量靠近被摄对象,放大主体,是使其突出的常用手段,也便于得到更好的成像质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广角镜头强化近大远小***关系的特点,适当夸张作为前景的主体,效果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