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意摄影,如何用摄影作品营造出“杨花落尽子规啼”的场景?
“杨花落尽子规啼”,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诗歌的第一句。开篇就通过这句写景的方式,交待***发生的时期和场景,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寓节令。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融情入景,天衣无缝。
要特别注意的是,“杨花”其实不是一种花,而是“柳絮”。杨花漫天飞舞,其实就是柳絮纷飞,随风飘荡。因此,大多被用来比喻别离飘荡的伤感之情。
这是一句很有画面感的诗,要想通过摄影作品的方式来表现,需要着重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把握正确的拍摄时期:
杨花(柳絮)纷飞,发生在盛春和刚入夏的时节,也就是农历的二三月份。
诗中的“杨花落尽”,是指飘飞的柳絮,有些已经落到了地上,铺满了一地。
因此,在拍摄和表现这类画意摄影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把握好拍摄时期,选择农历3月份左右拍摄。
***如你秋天拍了一大堆金黄的银杏叶、或者是满山遍野的野菊花,都无法体现出“杨花柳絮纷飞”的诗情画意,甚至会离题万里、贻笑大方。
2、要把握好正确的拍摄地点:
但是为了表现画意摄影的超脱意境,建议多选择背景有远山、隐隐约约有山峰的影子,这样可以体现山水华画意的感觉。
杨花(柳絮)的纷飞,可以作为作品画面的点;远山的曲线,可以构成画面的线;点线结合,辅之以地景的陪衬,就形成简洁的构图。
画意摄影,是做减法的艺术,要把画面中多余的元素去掉,保留想要表现的主体即可。
无后期,不摄影。要表现杨花离别的画意摄影之美,营造离别伤感的氛围,就需要在摄影后期进行适当的润饰。
去掉一些不必要的、干扰画面的杂物,让画面更简洁;进行适当调色,处理成淡淡的清雅色调或者水墨色调;影调的处理,不要过于追求高反差、高对比度或者***晰度,以适当的朦胧美为主题。
什么叫满绣?
在一幅刺绣作品中,以艺术针法绣的丝线线,或者具有艺术含量的绣线(1要有变化2对作品主题的突出或对形象的表现直接起作用)所占面积为100%。换句话说,这种绣线所占面积与整幅画面积相同的刺绣作品叫做“满绣”。
满绣指的是整幅作品均以绣线铺满 不留空隙。在一幅刺绣作品中,所占面积为100%。
在一幅刺绣作品中,以艺术针法绣的丝线线,或者具有艺术含量的绣线(1要有变化2对作品主题的突出或对形象的表现直接起作用)所占面积为100%。换句话说,这种绣线所占面积与整幅画面积相同的刺绣作品叫做"满绣"。毫无疑问,优秀而满绣艺术刺绣作品,是刺绣创作者和收藏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满绣技艺:在一幅刺绣作品创作中,很多部位由2-3层刺绣才能够完成,而且每层刺绣线色都不完全一致,2-3层绣线色结合起来才能够表现出效果图颜色,尤其是过度色部位,单层刺绣万万表现不出其样稿效果。在油画和其他绘画创作中,过度色部位也有特殊处理方法。这些部位如果以绘画或印刷方式把效果图完全做上去,对第一层刺绣(叫做底层绣或基础绣)没有任何帮助,而且刺绣第2层时又看不见底画色,因为第一层绣线已经遮住布料上的颜色,如何下手呢?答案只有一个,只能做单层绣,并且过渡色和很多部位用底色(绘画图案)顶替,这就是***绣,也叫做"***满绣"。
在丝布上印刷或完全搬过去样板画,即使是满绣,因处理不好过度色,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物像生硬、神情描述呆板,严重者像似蜡像,只能是工艺品水准。
含义一:指整个布的范围除了预留边框的部分不绣其余的地方都要绣,并且线与线之间留空不得过大。
含义二:满族刺绣,俗称"针绣"、"扎花"、"绣花",最初主要流行于满族混居的广大农村,是学习汉族刺绣后的产物。通常以家织布为底衬,以红、黄、蓝、白为主调的各种彩色丝线,用一根细小的钢针参照图案上下穿刺,织绣出各种纹样。绣品包括服饰、日用品、喜庆节令等。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寓意深刻,表达着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辽宁锦州的满族刺绣既保留了流传于女***在皮革上补绣的稚拙、纯朴的工艺风格和"生命树"、"嬷嬷人"、"满族神话传说"等传统内容,清朝后,满人入关,使得满绣又吸收了中原地区鲁绣、江南地区苏绣等技艺和文人画的艺术营养,形成了丰富、粗犷的构图中蕴含细腻技艺的艺术风格,经久不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