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插花一般***用什么法则进行构图布局上讲究?
东方插花艺术以中国、日本为主流,东方传统的插花以表现植物的自然形态美见长,创作时遵循的基本法则是要符合植物自然生长规律。创作中要考虑草木花卉生长的自然形态,使作品达到一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界。
构图布局上讲究以下几个方面:
1、起把紧:自然草木的发芽与生长,都是由一点向周边扩展的,所以插花时,各枝条的基部插口应集中靠拢,如一株生长着的植物,这样才能显示其自然生机。如松散交叉就像杂草丛生,既无生气也失美感。日本插花,也是从这个意念出发,强调“点”的插法。
2、表现花材自然美:如潇洒飘逸的柳枝,创作中如使其聚集成丛,有违天意则失去其魅力;表现梅花时,不表现其横斜疏影的姿态,就等于失去了梅花的自然美;竹子的美则在于其挺拔刚劲的气势,若创作中倾斜使用,就丧失了她的内涵美,插花对素材的应用,是一个源于自然、取于自然、依于自然、再现自然的过程,一切以自然为本,是自然式插法创作的先决条件。
3、花型也符合植物自然形态:自然式插法的花型所分的直立、倾斜、下垂等型式,也是根据 植物自然形态而定的。植物生长有向阳性,直立型插花有如阳光在正立方,所有枝叶方向都向上,倾斜型插花有如阳光位于斜上方,放花叶倾向一侧,下垂型则适于蔓性枝条,向下悬垂。
巴别塔在什么地方?
巴别塔的典故来源于圣经,《圣经·旧约·创世记》中第11章记载,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此***,为世上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提供解释。
圣经原文如下:
创11:1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
创11:2 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
创11:3 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
创11:4 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创11:5 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创11:6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
创11:7 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
创11:8 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创11:9 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扩展资料:
画家彼得·勃鲁盖尔创作了以圣经《巴别塔》为题寓意深刻的油画。画家在这幅画中表现了“天意”与人在改造世界时的不可调和性,人与自然的斗争具有英雄气魄,同时也充满悲剧性。画家以宏大的构图来描绘通天塔,以云雾拦断显示通天塔之高,以风俗画手法描绘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画家以细密画的技巧功力,描绘了众多有情节性的人物活动,借以揭示人战胜大自然的力量。
公元前586年古巴比伦王国也有一座古巴比伦高塔,名为巴别塔。塔的规模十分宏大。公元前460年,即塔建成150年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游览巴比伦城时,对这座已经受损的塔仍是青睐有加。根据他的记载,通天塔建在许多层巨大的高台上,这些高台共有8层,愈高愈小,最上面的高台上建有马尔杜克神庙。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巴别塔
如何判断一幅字画的价值?
看到有朋友聊到这个字画的鉴定,首先说去判断一幅字画作品的功夫非一夕一朝可以练成的,这里面的专业知识是需要很长时间去学习和琢磨慢慢积攒经验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是艺术家的一种精神产物,没有一个具体而固定统一的价值标准。谁要说有什么标准或者依据,那也就没有和他继续交流的价值了,不是有其它想法就是一个小白昂。只能说,可参考的有那么几点,第一收藏市场价格遵循物以稀为贵,涉及存世量这是不变的原则。第二就是字画价格变化往往因人因时而异,比如书画家的名望以及去世以后,年代关系,作品要比在世价格要高,尤其是名家名作,升值空间就有了。还有一些特殊的附加值,比如有没有出版著录,传承,样式有没有书画界、文化界名人的题字和题字多少都有关系,最后题材部分,与特定***、著名人物背景密切相关联的精品有很大增值因素存在。记住昂,其实这些都是参考项,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给出什么标准性东西,看不懂就不要盲动,哈哈,大家觉得小福说的对吗,不足之处欢迎补充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