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相机SLR?
单反就是指单镜头反光,即slr(singlelensreflex)。在这种系统中,反光镜和棱镜的独到设计使得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
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
拍摄时,当按下快门钮,反光镜便会往上弹起,软片前面的快门幕帘便同时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影像)便投影到软片上使胶片感光,尔后反光镜便立即恢复原状,观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
单镜头反光相机的这种构造,确定了它是完全透过镜头对焦拍摄的,它能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它的取景范围和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上一致,消除了旁轴平视取景照相机的视差现象,十分有利于直观地取景构图。
单镜头反光相机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交换不同规格的镜头。
如何选择拍摄角?
前期可以多看摄影教程和书,记下来一些构图的方法套路,拍照的时候直接套用。常见的像黄金分割法、九宫格法、对角线 S线 构图法等等。。。
有点感觉后,多拍多练一段时间,建议可以看看平面构成的基础书,是平面设计的最基础课程。了解一下点线面的构成,以及运用的法则,慢慢过渡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形式,比如对比构成、特异构成、肌理构成。学习这些,主要是为了练成捕捉“形式美感”的能力。
第三阶段,把前面两个阶段学习的规则、方法、套路都忘记。构图跟摄影器材一样,是组织摄影属性的一部分,但并不是摄影的本质。只要能表现好你想表现的题材或者你内心的主题,管他构图好不好呢。不过相信这个时候,之前两个阶段训练自己构图的套路已经潜移默化的融入你的每一次快门。个人观点不同请见谅!
1,利用构图手段
从视觉习惯的角度来看,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它的关注程度。把主体安排在黄金分割线上就更能引人注目。还可以借助画面中的线条或有规律的形状来引导现众的视线,比如以河流、小溪或连续的山石树木等作为引导线,引出主体。
作为主体的城楼被安排在接近黄金分割点位置上,视觉效果稳定均衡,长城墙体的线条也将视线引向主体。
2利用视角变化
摄影的视角一般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大多数人都只习惯用平视角度拍摄,其实仰视或俯视却反而因为不是常见视角,往往能带来更新鲜独特和富有冲击力的效果。在杂乱环境中也更容易精简画面,比如仰拍主体将周围环境压低,或者俯拍时把主体之外的元素排除出画面。
利用广角镜头的透视特点贴近沙滩上的渔船拍摄,渔船的质感和纵深感都得到夸张,从而具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利用对比衬托
主体与客体间的差别对比越大,视觉效果就越强烈:如果能充分利用不同大小、远近、色彩、明暗、动静、刚柔等方面之间的差异,主体与陪衬就会形成更大的反差,主体就不会淹没在环境中,对于突出主体也就越有利。反之,在处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时,要特别防止近似现象。
利用小面积嫩绿的新叶与大面积的白花对比,更衬托出春天的清新气息
4.利用虚实关系
主体通常要保证清晰,而客体可以适当虚化来突出主体。通过镜头长焦距和大光圈对景深的控制,掌握好画面虚实的关系,让画面中无关的元素尽量虚化淡出,特别是在背景杂乱的情况下。这种手法在人像摄影和特写描写时用的也比较多。
虚化的背景使清晰的主体更引人注目
5.利用简化画面
画面一旦杂乱无章,即使再漂亮再独特的主体也会被湮没。如果画面足够简洁,即使原本不起眼的物体也会变得醒目。有句话说摄影是减法,不怕麻烦想方设法改变视角和构图,把不必要的元素从画面中剔除出去,留下主体一目了然,自然就突出并利于表达主题。
6利用大小差异
比例大的物体总是更引人注意,所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画面让主要表现对象占据较大的面积并夸张其[_a***_]也是常用的重要方法。特写类的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就是因为特写照片上主体占据了主要甚至全部画面,几乎没有其他与主题无关的视觉元素。
7贴近再贴近
主体在画面中占据越大的面积越能吸引观众的注意。所以,尽量靠近被摄对象,放大主体,是使其突出的常用手段,也便于得到更好的成像质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广角镜头强化近大远小***关系的特点,适当夸张作为前景的主体,效果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