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艺术作品让人看完感觉很压抑的?
艺术作品让人看完感觉很压抑
艺术之美,虽然是多样化的;艺术虽然是表现“***”,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有些艺术作品反而给人很压抑的感觉,但是这并不是说明这样的作品没有了艺术价值,毕竟“***”中的“真”也包括了“压抑”这一感觉,
在艺术史上,有很多艺术作品让人看完后感觉很压抑,比如,在19世纪晚期的西方艺术家们开始学会欣赏负面的东西,对恐怖、颓废、忧郁的描绘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其中,挪威画家蒙克的油画《呐喊》,看完之后,就给人很压抑的感觉,
画家以扭曲的线条勾勒出一个精神上极端痛苦绝望的男子形象,画面中的风景似乎也受到男子情绪的感受,像疯了一般扭曲;还有就是19世纪西班牙画家戈雅笔下的《农神吞噬其子》画面也非常恐怖,这幅画以神话为基础,探讨神的愤怒、年老和年轻的冲突、作为时间之神的萨图努斯会吞噬一切等,
给人压抑的艺术作品通常都有那么几个特征,就绘画艺术而言,画作的内容场景恐怖,物象的形态特征丑陋,笔触线条粗糙扭曲,对于那些审美比较挑剔的人来说,色彩强烈的抽象派画作,欣赏时也让人感到压抑,强烈的色彩会***人的视觉感官,色彩过敏的人,就会感到压抑。
蒙克作品《呐喊》
梵高的画作。
我看梵高的大部分画作,都像是一个极度自我、极度孤独的人,把他的内心世界完全的翻出来呈现在画布上。可是他的内心世界实在没有多少光明,有很多的自我幻想,自我陶醉,还有更多的无可名状的压抑感。
比如《星月夜》,天上的星光是绚丽多彩的,但是整个星空都是那个样子,会不会觉得异常的沉重呢?星空下幽暗的村庄,还有那棵像火一样燃烧着的树,都给人一种极度想要爆发的压抑。这个作品从来没有给我一点点正能量的感觉。我一直觉得梵高就是得了严重的抑郁症,最后才***的。
让人压抑,窒息的艺术品层出不穷。
一. 这些对观赏者带来极大冲击的艺术作品,多是艺术家在极力向外界表达内心深处的境遇。将艺术家自己的不满,困扰,压抑,一股脑发泄在创作中。若狭隘地看,这种宣泄有时是十分自私的,是强加于人的做法。反之,作品的压抑可以唤醒旁人在睡梦的状态。
二. 20世纪初开始兴起的表现主义画派,强调了主观情感和自我,否定客观世界。通常将现实扭曲,抒发苦闷,恐惧等情感。这一画派的代表作品,比如:挪威绘画大师蒙克的木刻版画《呐喊》。蒙克长期在绝望,恐惧,孤独的状态下生活,他承受了旁人不可想象的痛苦,他在自己的作品里呐喊,同样也被呐喊惊叫声震颤着。恐惧与绝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终究会爆发。
三. 如《呐喊》这幅作品的冲击之大足以令人窒息,这种强大的压抑感代表了艺术作品在视觉传递间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当然,压抑感是否很强,完全于个体欣赏者自身能从作品中接收到多少信息和能量,因人而异。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看完,能不让人感到压抑?简直是太窝囊了!
如果你说的艺术作品是指文学类的话,我推荐德国作家卡夫卡的作品。他的短篇***《变形记》以及中篇书信体作品《致父亲的一封信》大家都知道,但他的长篇***《城堡》就难读了,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一个土地测量员,要进一个城堡去完成市***派给的任务,而对方千方百计找各种理由不让他进去,就这么一件事说来说去整成一部长篇***,还有作者一句话可以写几页,用一个标点符号。这是我二十多年前读过的,印象最深刻的,记忆中的最让人感觉到压抑的作品。也许新的译本要好些,但不知道出过新译本没有。
如何看待西方画家克劳德·洛兰充满诗意的写实油画作品?
西方画家克劳德·洛兰充满诗意的写实油画作品
17世纪的法国画家克劳德·洛兰被认为是西方艺术史上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风景画家之一,他既不伟大,也没有普桑那样崇高的思想,然而他的才能却不能否认,像普桑一样,克劳德·洛兰也是一位在传统观念的局限下出现的具有独创性的画家,他通过运用稀薄的、半透明的颜料在画面上多层叠加、精细描绘出具有惊人的光线效果、画面光亮而通透的写实油画,这些油画作品充满诗意,笔下的那幅《雅各布、雷切尔和利亚在井边的风景》就是最好的证明,
克劳德·洛兰在画中再现了初次会面的甘美以及爱慕的心悸,以及雅各布第一次见到雷切尔时内心汹涌的感情,然而这种感情并没有被明确描绘,它仅仅通过画家所描绘的周围全景带给人的情感冲击而得以暗示,画作抒情情调的成功刻画,归因于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把主观和客观事物的完全统一,画作中的自然被赋予了一种能体验极其微妙的情感的精神,画家运用他擅长的逆光绘画方法,用一缕直朝观众射来的光线展现了黎明的景象,笼罩在早晨薄雾之中的树冠的朦胧轮廓,和被正在升起的太阳轻轻地镀金的云彩相映成趣,
整幅画的布局以银色光泽为主,而又不乏细微的差别,明亮柔和的色调与图画隐含的情感互相协调,从而彰显了田园风光的诗意之美。说到“诗意之美”,也只有风景题材的油画作品才有这样的效果,诗意是一种令人抒情的过程,所以画面的光影效果只能柔和,不能太鲜艳强烈,因为抒情是一个享受的过程,然而强烈鲜艳的色彩光影则会***人产生情绪,无法宁静的享受画中美景,可见克劳德·洛兰对色彩光影的属性了如指掌,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风景画中,出现的人像不是很清晰的,他们都被富有诗意情调的光影笼罩着,也在享受周围的美景,画家很明确,画作的主题是风景,而不是人像。
克劳德·洛兰笔下著名的写实风景油画有很多,比如《有农夫与牲口的风景》《有圣乌苏拉登船启程的海港风景》《逃往埃及途中暂歇的风景》《有普赛克在丘比特神殿外的风景》《光的神秘》等等,又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每一幅风景画中都有人物出现,并非空无一人的纯粹风景,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画家赋予画作风景生命力的决心,将风景“拟人化”,有人物的陪衬,让整幅画作的风景显的更真实有意义,而且还引发观赏者对画中风土人情的思索,并非只羡慕风景的优美,有人参观停留的风景自然就显得有意义价值,
克劳德·洛兰作品
克洛德·洛兰笔下风景油画的构图立意,影响了18世纪的韦内尔、19世纪的柯罗这两个画家,他们也是喜欢描绘风景,表现大自然的美与真实,所以他们都会去研究克劳德·洛兰的风景油画,同时也将人物放进风景画面中,风景画因为有了人物,而更加写实,故事情节也更加丰富、戏剧化。克劳德·洛兰的风景油画充满诗意之美,带有一种宁静的、超越时间局限的自然景观影像,就好比是电影里的场景,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
克劳德·洛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