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后期的时候,你们会经常使用裁剪工具来进行二次构图吗?为什么?
会的,我不仅自己拍的照片会裁剪,也帮助别人裁。我有一个摄影群,每天都会在群里和学员交流,主要是点评他们的作品。通过裁剪进行二次构图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项。
下面我分享一些原图和裁剪后的效果对照。
上面两张照片是我在地铁中抓拍的,左侧是原图,右侧是裁切后的效果。剪掉多余的部分,画面更简洁,主体更突出。
这是我在瘦西湖拍摄的一张,我拍摄的时候为了把画面拍正,并没有避讳前面的游客,因为拍摄的时候我就想好了后期的裁切。大家也不妨带着后期的思维进行前期的拍摄。
下面都是我的学员作品,僧侣的这张我裁切的重点是突出后面的小和尚,前景人物还略微做了一点虚化处理。
除了裁切很多时候还要做一些旋转。下面的作品我就不一一解读了,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一下我剪裁的思路。
如果想加入我的摄影群,每天和我零距离交流,请私信回复“群”,还可免费获赠60G摄影资料。
除非一次性就很满意,就不会。
但是往往很多时候并不是每次都那么好运,照片后期处理多少多少需要裁剪。
有时候设备达不到要求,没法拍摄想要的照片就需要给后期留够修改的余地。就像我将常用的相机,拍特写有时候焦距太小没法聚焦,我就只有拍张清晰的图,后期放大重新构图。
平时用手机拍照的机会最多,所以,基本上在后期时都会或多或少的通过裁剪来进行二次构图。
为什么呢?因为手机的镜头都是固定不变的广角镜头,所以在拍摄时会把大量不相关的信息都拍入画面中,画面毫无美感可言,比如下图的效果↓
不用多说什么,就一个字:杂。因为杂,所以失去了主体,观者不知道到底要关注哪个东西?
所以,继续看下面通过裁剪进行的二次构图,你会发现效果和意境到底发生了多么大的改变!
↑通过1:1的裁剪比例,再利用 三分法 的构图方式
,将这盘绿植安排在画面的大约左边三分之一处,画面的简洁度大幅度提升,被摄主体也得以呈现,且橱窗的线条以及模特桩的双脚方向起到了很好的视觉引导作用,都将观者的视线牵引到绿植的位置上去,表达了现代人的绿色生活理念,主题立现!
二次构图的作用,是通过裁剪,将前期拍摄时留下的多余画面剪掉,只留下你想要的画面,然后通过移动裁剪框,将主体通过构图法安排在画面的显眼位置,以吸引观者的视觉重心点,达到主题的有效发挥!我是头条号摄影匠洪辰,欢迎点赞和关注!
刚刚学习摄影的时候用裁剪工具比较多,这是因为拍摄完成后发现画面不够简洁,主体不够突出,为了画面所谓的美,进行了“二次构图”,随着摄影技术及审美的变化,现在,已经很少拍摄完后进行裁剪,基本可以拍摄的时候已经知道拍摄的结果,或者说拍摄的时候已经“看到了结果”,但有的时候因拍摄现场条件限制,有些不想要的元素也必须拍摄进入画面,这样的情况就还是要进行裁剪的二次构图,不过这种情况是预见的,无论是拍摄艺术沙龙片讲究的减法还是拍摄人文纪实类都是如此。尤其人文纪实类摄影还比较讲究信息量,有点类似加法,但也不能因为要求信息量相对比较大,而贪多,使主体不够突出,而影响拍摄的意图和影响摄影师的表达。所以,个见随着拍摄者的不断进步,所谓的“二次构图”应该越来越少。谢邀!
摄影中,二次构图就是裁剪吗?
摄影中,二次构图主要就是剪裁,当然也包括调整水平线、甚至也有加元素的,比如拍摄人物头顶上方留白太少,可以用PHOTOSHOP加一块,也算二次构图的一部分吧。
任何一个摄影师都有二次构图的经历,尤其手持相机、抓拍的时候往往不能做到构图精确。尤其高手摄影师可能二次构图剪裁的情况更多。这样会把照片尽最大可能做到更好。
二次构图,有时候也会发生在焦距不够长的情况、把照片导入电脑发现新的主体的时候、或者手机拍摄照片的时候,玩网页都需要二次剪裁构图。不过我始终没有发现手机调整水平线的方法。包括美图都没有,很是尴尬。
首先回答是的。
摄影中的二次构图,精确的裁剪,一剪值千金!
你裁剪照片吗?为什么要裁剪照片?
虽说构图是按下快门之前应该做的,但有时候因为镜头焦段、拍照距离或者器材和取景现场有所限制而导致没有拍出理想照片的情况下,我们就应当在后期对照片进行裁剪。
1.二次构图也是对原先中规中矩构图的打破。
修改前
修改后
2.二次裁剪是补救工具。
裁剪前
裁剪后
在拍摄过程中,难免会有意外插曲,比如在拍摄时突然闯入的游客胳膊,这时可以通过裁剪来补救。
裁剪照片确实给了我们很多简单粗暴的“补救”机会,但在下次拿起相机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严格注意拍摄画面中的一切,不能依赖那些“补救”招数,好的前期永远是最重要的哦~
3.二次构图是重新精确的构图
裁剪前
裁剪后
如果在前期拍摄没能遵循这一法则,我们也能通过后期对画面进行裁剪来让构图重回三分法。例如下面这张小女孩的照片,在用三分法重新裁剪构图后,更能突出小女孩迎风而来的飘逸感。
裁剪前
修改后
但是请记住,不一定所有情况都适合***用三分构图法,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尝试才能更好地利用裁剪为照片服务。
好了,我就说到这里了,我先溜了溜了。
楼主你好,
二次构图是指对原片进行裁剪,水平,垂直的处理
裁剪,需选择对自己认为不错的保留,多余,裁剪看自己审美为定。
水平垂直,有些摄影基本功不够导致图片不能垂直:水平,这样就需要后期的调整了,在cr滤镜中可调。
据头条委员会砖家组分析统计,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关注了本娘子。
裁剪是二次构图的主要手段,但不是全部。
一张拥有完美构图的好照片,是每一个摄影爱好者所追求的。但即便是大师级的摄影家都不敢做这样的保证。因为在现场抓取的瞬间,我们往往不可能处于一个最佳的拍摄位置,有时也会因镜头的限制(尤其是手机,不能把远处的主体拉近)或瞬间的把握而失去最佳的构图时机。那么唯一的弥补办法就是二次构图了。
二次构图说白了就是前期没构好,后期再完善一下。裁剪是二次构图的主要工具,但也包含其他一些方面,比如旋转、透视以及展开(snapseed)的调整。下面我通过一些例图做个说明。
比如这张照片,这是我在地铁中抓拍的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当时的[_a***_]有些嘈杂,另外就是由于距离太近,为了不影响到当人事,我***用的盲拍,构图上难免不太严谨。经过后期裁切后,人物就变得更为突出了,主题也更为明确。
这张作品拍摄于仙本那,几个巴瑶族的小孩在海边嬉戏。我怕错过精彩的瞬间,当时来不及更换人像镜头,我就用我的iphone6s直接拍的。后期做了裁切,主要是想突出这个光头的小男孩儿的表情。
大家可能发现了,上面两个图例中我的裁切幅度都很大,画质一定会受到影响。但相对于一张照片的主题来说,其他方面都必须让位。如果内容无法打动读者,你有多好的画质也意义不大。
这是学员的一副作品,我做的后期。除了裁切之外,前面的老和尚还做了少许的虚化处理,主要是为了突出后面的小和尚。裁切后的画面主体更突出,故事性也更强。
我们在旅游中经常会遇到这种人山人海的场景,经过裁切后画面少了几份嘈杂,多了一些静怡。
这张片子除了裁切还做了一个旋转,增添了几分超现实风格。
这也是一个学员的作品,后期我用了handyphoto的“移动我”,把主体人物做了一个位移(我头条号“路偷摄”中有操作教程)。当然这个手法有点夸张了,是否属于二次构图的范畴,大家可以探讨。
(以上作品都是出自于手机拍摄)
我是路偷摄,蜂鸟网、大美摄影网、京内***邀手机摄影讲师。欢迎关注我头条号“手机摄影手册”,您的关注、点赞和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拍摄后,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再进行二次构图,以完整的表达摄影人的拍摄思想,也就是自己的拍摄主题。
摄影是需要构图的,你不可能把你看到的都拍下来,那也不叫摄影了,只能说是***或复印。一般情况下,现场拍摄时天时、地利、人和等等因素,不可能把你的片子拍的很完美,也不一定完全能表达你的拍摄要求和目的。主题的体现、主体的突出、画面的简洁等,不一定能做的更好,所以,需要进行二次创作,也包括二次构图。
实际上,二次构图不仅仅是裁剪,还包括许多创作。截剪只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二次构图是在一次拍摄构图完成后,拍摄者认为没有达到自己的拍摄要求所进行的在原构图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构图。当然,对原画面进行必要的裁剪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了。通过裁剪,使画面更加鲜明的表达了拍摄主题,更加突出了拍摄主体,更加简洁了画面。这种裁剪不是简单的裁这裁那,需要摄影人深厚的拍摄思想、拍摄技术、拍摄水平的。
二次构图还包括对原构图的调整,色彩的运用,画面的布局等等。总之,二次构图,并不是一裁了之,它是一种升华,一种再创作。目的,就是使自己拍摄的照片,更加实现自己的拍摄思想,达到自己的拍摄目的,成为摄影作品,成为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