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中心构图、九宫格构图拍好作品?
对于摄影中的构图方法,其实并没有刻板的模式可以套用,具体还是要看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说一下自己对于这方面的理解。1.中心构图:拍摄的风景或人物,当以中心为拍摄视点的话,a.一般左右二边都是对称的,主体放在中心更能突出重点,b.以中心为视觉引导线;c.加上虚化前景的中心构图。2.九宫格构图:自己一般***用对角构图和黄金分割点比较多,具体还是要看镜头中出现的画面适合怎样的构图,这需要摄影师在拍摄中灵活运用。附上几张拍的照片供各位老师指正。
居中构图,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拍摄时把人物或者是拍摄的主体放在画面的中间。如下三图。
黄金分割构图:是一种古典的平衡构图,它强调主体和画面的比例,是一种非常优美构图形式。
拍摄时把主体放在黄金分割点上,如最后一张画面标记。
第四张到第八张图片都是典型的黄金分割构图。
尽量把取景屏设置简洁一些,底下保留光圈速度值就可以了。必要时,甚至可以裸屏。
因为,这样才能让你直面对象,自然地看,自然地拍。
其实,世上本就没有构图一说,这么拍,或那么拍的人多了,就成了构图了。
拍摄对象不在画面中央时,是先调对焦点再对焦,还是先对焦再移动相机构图?哪种更好?
这个问题实质是对焦和构图的先后问题,因为通常相机默认的对焦点是在画面中央。题中提到的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但各有优劣,拍摄者应该依据拍摄题材、类型及时间等条件依需选择:
一、先构图再对焦(先调对焦点位置):适合风光、花卉、静物、人像摆拍等静态题材或严谨题材
先构图、再移动对焦点对焦,优点是合焦准确、缺点是拍摄效率相对较低。因此适合拍摄静态主体或相对严谨的题材,比如风光、花卉、静物、静态人像(摆拍):
使用这种方法时建议配合三脚架,一方面有利于准确选择焦点位置,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拍摄稳定性和对焦精度,获得清晰锐利的图像:
二、先对焦再构图:适合快速抓拍,如运动主体或转瞬即逝的画面
先对焦再构图,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提升拍摄效率,毕竟对焦点的选择需要一定时间。所以这种方式通常用于运动主体等快速抓拍,或者拍摄一些转瞬即逝的、不可复现的画面:
但从实际拍摄经验出发,当用于快速移动主体抓拍时,即使拍摄者经验丰富,对相机操控熟悉,使用单点对焦模式(默认为中央对焦点)也容易发生脱焦情况,而且移动对象的快速构图对拍摄手法要求也较高:
如果拍摄快速移动主体,小k建议大家选择移动追焦模式/动态追焦模式(佳能AI SERVO/尼康),这种模式下相机会自动判断画面主体并选择对应对焦点,拍摄者只要把精力放在构图上即可。为便于大家掌握,以两款机型为例,简单介绍佳能、尼康相机的具体设置方法:
1、佳能5D4动态追焦设置:
(1)设置自动对焦模式为“AI SERVO”(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
如下图,按下肩屏DRIVE.AF键保持不放(位置1),拨动主拨盘(位置2),直至肩屏中出现“AI SERVO”标志:
(2)设置自动对焦区域模式为“自动选择自动对焦”
如下图,按下自动对焦点选择按钮(位置1),再按下自动对焦区域选择按钮(位置2),在取景器中观察,每按1次即可切换一种模式,直至切换至自动选择自动对焦模式:
【说明】:实际拍摄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始终半按快门方可实现焦点追踪、二是要注意实时移机构图,避免移动主体脱离画面,切记。
2、尼康D850动态追焦设置:
(1)设置自动对焦模式为“AF-C”(连续伺服AF)
如图,按下AF模式按钮(位置1)保持不放,再按下主拨盘(位置2)进行选择,直至肩屏或取景器中出现“AF-C”标志:
(2)设置AF区域模式为“动态区域AF”
如图,按下AF模式按钮(位置1)保持不放,再按下副拨盘(位置2)进行选择,直至肩屏或取景器中出现“d 9”、“d 25”、“d 72”等系列标志:
【说明】:“d”后的数字代表激活的对焦点数量,数量越多,追踪速度和精细度越高,但出现误判的可能性也较大,是一把双刃剑。
三、提示与建议
1、使用先对焦再构图的方法拍摄运动主体,如果担心来不及构图,可以配合高速连拍功能,一次拍摄多副片子,供后期选择或二次裁剪。
2、先对焦再构图要注意余弦差,要点有二:一是锁定对焦后相机转动角度不宜过大,二是焦平面景深不宜过浅,否则会有脱焦可能:
个人经验,仅供参考。关于摄影的相关问题,朋友们可以关注小k后发送下图各类关键词,获取小k为您整理的独家摄影技巧,祝您摄影愉快🌹:
爱摄影、爱生活,致力打造最具价值的摄影自媒体。欢迎关注“小k印像”,了解更多摄影常识和技巧,共同学习进步🙏🙏
回答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首先要看您的相机有多少十字自动对焦点及分布列阵,比如佳能5D4或更高级相机分布覆盖面比较大,5D2只有[_a***_]中心点,为什么要十字对焦点,因为绝大部分条件下只有十字对焦点是最可靠的。
如果您的相机十字对焦点多或分布广那您就先构图后对焦,或用最靠近的十字对焦点先对焦再尽量少的移动构图,成功率非常非常高,如果用类似佳能5D2那就老老实实用中心点对焦即先对焦后构图的方式。总结一句话就是看您的相机自动对焦点的分布情况。
我是佳能5D2相机,我拍摄时为提高可靠和成功率,基本是用中心点先对焦后构图的方法,附图均为这种方式拍摄。
谢谢!
对焦与构图的冲突
个人理解这个问题的意思是:当对象不在画面中央时,拍摄就可能面临怎样既实现精准对焦又实现理想构图的冲突。
通常听到的解决办法是:先对焦,半按快门移动相机实现构图,再全部按下快门完成拍摄。
其实,这是一个拍摄技术的基础问题,涉及对焦、构图等技术点。
试从产生原因、拍摄场景两个方面分享个人的想法。
从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来看:
l 一是完全依赖自动对焦。如果有能力手动对焦,旋转对焦环,可以直接凭经验判断拍摄对象清晰则达到精准合焦,这种情形下不需考虑对焦点与构图的冲突。
l 二是拍摄对象不在自动对焦区域内,无法移动自动对焦点实现对焦。所以,在自己的财力范围内,尽可能买对焦点多的相机。对焦点越多可覆盖的画面区域越大,可以减少一部分对焦与构图的冲突。当然,这样的相机的价钱也越贵。
从拍摄场景看:相机对焦是形成一个焦平面,对焦后再移动相机构图就会带来余弦误差。这个误差在不同的拍摄场景有巨大的差异。
l 如果是微距拍摄,这点误差足以毁了整个画面。即使用了小光圈比如F8/F11,但因为拍摄距离很近,同样使得景深很浅,一点点余弦误差将使微距下的拍摄对象完全不在焦平面上。所以,微距拍摄应构图后手动对焦,坚决避免对焦后再移动相机构图。
l 如果是大场景,拍风光、环境人像,光圈用到F5.6或者更小,则对焦后再移动构图带来的余弦误差一般还是在景深范围内而不足以影响对焦点的清晰。如果是纯人像片,比如用85mm,F1.2镜头拍人像,为保险起见,也不推荐对焦后再移动相机构图,应该构图后移动对焦点对焦。
拍摄对象不在画面中央时,是先调对焦点再对焦,还是先对焦再移动相机构图?哪种更好?
拍摄对象不在画面中央时,是先调对焦点再对焦,还是先对焦再移动相机构图,哪种更好。
分析了一下题主问题的意思,就是两种拍摄方法,一种是先构图,然后把对焦点改到主体上,第二种是先用中心点对焦,然后再构图。
我们来看看两种拍摄方法优缺点。
一,先构图,后对焦。
这种拍摄的过程是先考虑构图,构图完成以后手动改变对焦点到主体上,然后拍摄。
优点:不容易跑焦。
缺点:主体移动不方便。
二,先对焦,后构图。
这种拍摄方法一般是先用中心点对焦,然后再移动相机构图拍摄。
优点:方便快速抓拍运动主体。
缺点:移动相机构图会产生余弦误差,容易跑焦虚焦。
先对焦,再构图是胶片时代流传下来的,那时对焦点少,而且大多集中在画面中心,所以很多前辈都这样拍摄,也这样教新手。
在数码时代相机有了更多的对焦点,更大的覆盖面积,所以先构图后对焦也就更实用更方便了。
两种方法无所谓对错与好坏,看具体拍摄情况和你相机的对焦点多少来决定就可以了。
我是紫枫,感谢你的阅读,欢迎你的关注!
关注紫枫,免费查看大量后期教程,免费获取各种插件 素材 ***!
拍摄对象不再画面中央,这样的情形会在实际拍摄中经常遇到,甚至天天遇到;反过来,拍摄对象正好在画面中央,反而是很少的。因为,我们会给主体足够的视觉余量空间,因为我们要给画面以适当的留白,因为我们要给主体之外陪体适当的体现,达到与主体相互呼应的目的,等等。
上面提到的问题,可以理解成——主体对象不在画面中央时如何实现正确对焦。
我们知道,正确和有个性的实施对焦,对于作品的突出主体、反映主题至关重要,许多好作品、大作片其实就是在对焦手段上高人一步、优人一筹,所以在这个领域里多下点功夫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现在相机的对焦方式多种、全面,也能达到十分精准的程度。以佳能5Dsr为例,打开对焦方式的选择,随着拨轮的转动,会依次出现61点对焦、9点对焦、8点对焦、4点对焦、1点对焦,而1点对焦有可以分为“点对焦”和“单点对焦”,一共6种选择。
如果我们再进行一些归纳的话,大致上可以分为全面对焦、重点对焦和精细对焦,比如,61点就是全面对焦,也有的称之为多点对焦、平均对焦等等;9点、8点、4点就是重点对焦,重点的范围有所不同;点对焦和单点对焦就是精细对焦,单点对焦又比点对焦来的更为精细。这种对焦方式的排列,实际上就是从全面向重点、向精细的逐步过渡,“照顾”的点由多变少、范围由大变小,用以适应拍摄创作的具体需求。
这三类对焦方式中,一旦选择了多点对焦,其他的范围和重点是不可调整也无法调整的,它就是“全面照顾”“全面均衡”;后面的两种,都可以在“保证重点”的基础上,再去精细考量、重点照顾,有点像“照到哪里哪里亮”的意思,也有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意思。这些个的动作都可以在“机后”不断地调整和选择,旁人是看不到的。
对于如何实现正确对焦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分三步走,逐步了解和掌握。
第一步、初始阶段,用好多点对焦。这个用起来很简单,只要是进入画面范围内元素,都能得到全面的照顾,“共同富裕、共同清晰、共同不糊”。
第二步、中级阶段,学好重点对焦。重点对焦当中,不管是9点、8点还是4点,都可以选择范围大小“由9到4”,选择了9还是8还是4之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八方键”或“四方键”向着你需要的方向拨动,以确定你要重点保障的那个重点区域的准确对焦。
第三步、高级阶段,用好点对焦和单点对焦。
这三步的走法,建议还是亦步亦趋,逐步解决,不必追求一口吃成大胖子。
如果觉得说的有些道理,请为我的回答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