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构图注意事项?
1、人物头脸方面
人物摄影的头脸,在视觉上,脸部为重,后脑较轻。因此,拍摄侧面像时,影像需偏后一些,甚至后脑的后面可不留空间,使脸部前方空间大于后脑。
2、主体方面
被摄对象俯、仰或倾斜等姿势,往往导致失重不稳的感觉。为此,可通过主体自身的肩头可自身的手以及与主题有关的书、花、茶杯、扇子等陪衬物体作“衬垫”。
3、主体与陪衬方面
有景物作陪衬的人物摄影题材,在视觉上,人物为重,景物较轻。为此,可将人物所占空间的面积安排得小些,而对景物占有的空间则安排得大些,以取得画面均衡。
4、明暗深淡方面
人物摄影构图中,对于明暗深淡,视觉上的轻重也有所不同,一般以深色为重,淡色较轻。通常,可用小面积的深色块面与大面积的灰色或淡色块面进行平衡。
构图不要切割。
在拍摄人像摄影构图时,尽量不要切割你物的身体部,比如切手,切脚,切头等等,这样的拍摄会让人看着很不舒服,所以除非特别需要开放式人像摄影构图,一定要把人物的手,脚,头等身体部分拍完整了。
摄影构图讲究取舍。你在拍照时是如何取舍的?
摄影,是减法艺术,摄影在构图上要寻求简洁的手法,在画面中要去除与主体无关的景物,具体拍摄时,可以利用角度、景深、光线、焦距的控制将不需要的景物排除这画面外、降低亮度或进行虚化等手法。摄影追求画面简洁、主题突出、色彩协调、张弛有度、画面平衡...。在纪实摄影和环境人像摄影时,因需要利用环境衬托人物,在这种情况下,要特别留意环境中是否有喧宾夺主的景物,要特别注意,并尽可能避开。
一、忌贪心的拍摄
很 多朋友外出拍照时,所有的景色都能尽收眼底,不论遥远奔驰的猎豹,或是高耸挺拔的树木山林,都希望能完美的呈现与忠实的纪录。不可否认的,这些照片在事后 观看时也著实让人回味,但是好的摄影作品是用减法的,我们不要去勉强拍下所有美景,要学会有所选择的拍摄,忌贪心的拍摄。
二、“放弃”并不是真的“放弃不拍”
换个角度思考,即使装备再好、技术再好,我们一定有无法纪录下来所有的美好瞬間。我们并不是真的“放弃不拍”,而是建议各位可以好好的把握当下,不去勉强拍摄你根本无法拍下的景。
反而把握你所在的位置,利用角度、气氛、环境等把故事换个方式描写,我们要学会摄影中的减法。
三、“多观察”“多思考”为训练“摄影眼”的好办法
每 个人观察的视野不太一样,有些人对於周边的事物观察入微,身边的一个小昆虫、蛋糕上的一个颗樱桃、父母脸上的皱纹都觉得分外感动。也有些人认为十公尺之外 的一切,才是天堂。在树上休憩的小鸟,他看得到,在远处嬉闹的小孩,他听得到,在对街公车亭等待的女孩,他注意到。
四、好好把握当下的瞬間和地点
摄 影的价值在瞬间,独一无二,这辈子就这么一次的那个时間、这个地点。又因为每个人观察的方式不同,思考方式不同,所以同一个时間、同一个地点、不同的人拍 出来的瞬間,就是不同。打开自己所拍摄的照片,久了、多了,是否觉得千篇一率?这时,看看别人的作品,是否会觉得,怎麼拍不出来他的感觉呢?冷静思考,人 不同,观察的方式本来就不同,想跟他一样只会落得东施效顰。
五、为相片添加情感 --加入“人”的元素
以往很多摄影爱好者拍片,总是拒绝画面中有人的出现,纯粹的风光摄影,往往显得单调。而如果加入了人的元素,会对作品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增加一定的感***彩。
拍摄前确定表现主题、拍摄主体、陪体以及背景,决定机位、焦段、光圈、拍摄角度等,将主体、陪体放在画面的合适位置,避开或弱化干扰因素,以达到突出主体、表现主题的目的。
加法原则
构图中的加法是指在拍摄场景中加入一些元素,使主题更鲜明,画面更有意境、内涵。需注意的是,所有的加法都应是合乎逻辑的,而不是突兀的,以免喧宾夺主。
为了使平淡的画面更富生气,有时需要耐心等待。例如,拍摄夕阳时,等待一群鸟飞过,画面会更有意境;拍摄古巷时,等待一群人出现,画面会更有人的韵味;拍摄花草时,等待蜜蜂或蝴蝶进入,画面会更加生动,这样的等待也许会需要不少时间,但丰富的元素会使画面更加传神。
减法原则
为了更好地突出要表现的主体,拍摄时需要对画面场景进行提炼、滤除,以虚化无关的杂乱细节,让简洁为了更好地突出的画面更有艺术气息。拍摄时可通过镜头效果、取景控制、光影及色彩特性等方式对画面元素进行取舍,以简化影响画面主体表现力的景物。
阻挡减法
阻挡减法构图的重要因素不在于摄影器材,而是拍摄者对拍摄画面的观察力。在取景前通常应先进行观察与分析,随时调整拍摄角度,寻找主体或前景能阻挡背景中过多杂乱细节的视角,得到简洁的画面,从而突出主体的效果。
景深减法
景深减法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方式,通过调整镜头的焦距,光圈大小,拍摄距离等因素控制画面的景深,以达到主体清晰,背景模糊的画面效果。景深减法构图的关键是虚化背景,虚化的效果越明显,减法的效果就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