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焦区域和测光模式的搭配?
应该说测光对焦是独立的两个系统,相互没有关联。但是拍摄时曝光和对焦都要保证主体区域成像完美,这是基本原则。根据拍摄主体的不同选择,点、区域、平均测光模式。
有的相机有个功能叫测光联动,就是你对什么地方对焦,就对那里测光。之前是只有高端机才有这个功能,现在日渐普及。
测光联动分为两种:区域联动和点测联动。区域联动就是对对焦点周围一定范围也有测光考量,点测联动一般是画面5%左右的幅面进行联动。
实际上就是基于保证主题区域成像的原则。
针对在屋里拍摄窗户很亮,想把屋内外都拍清楚,用什么测光模式,怎么测光呢?
我们的相机一般都有矩阵测光,中央平均测光,点测光三种模式。
一般情况下,矩阵测光用的最多,成功率也最高。因为它是对整个画面进行评估,取中间值。中央平均测光,大约是取画面中央约15%的区域,成功率也比较高。点测光,是取画面中央约4%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能准确曝光,而在这个区域之外的,要么过曝,要么欠曝,成功率比较低。
在屋里拍摄,窗户很亮,想把屋内外都拍清楚倒不难,但曝光要内外都兼顾却不容易。这要根据你对画面的要求来定。如果让我来拍摄,我只需用光圈优先+矩阵测光+曝光补偿,多拍几张就可以达到我需要的画面。当然了,你如果对M档情有独钟,自己设定光圈速度,也可以完成你所需要的画面。
这是摄影中的逆光拍摄环境。通常情况应该釆取光圈优先模式以便控制好进光量,对焦点则放在窗外景物的中间调部分(十八度灰),且光圈不宜太大。这样窗外景物曝光正带屋内的暗部不太死黑,就能比较好的表现现场气氛了。
请问M档下的测光模式是如何影响摄影效果的?
M档测光模式对照片的影响得看相机品牌。
如果你是佳能6d系列及以下的相机产品,对焦点和测光点就在中央有限的区域,所以测光模式对照片影响不大,对焦对好了就行。
如果你是佳能5d及以上系列和尼康相机的话,对焦和测光范围比较广,在像场光比较大时用点测光,拍摄主体的曝光会更准确一些。
值得提的是佳能的点测光应该只在中心点有效,尼康的会跟着对焦点走。所以平时用佳能的评价或尼康的矩阵测光模式就基本能满足拍摄需求了。
本人只对这两个品牌熟悉,其他品牌的相机我不太清楚。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谢谢。
什么是测光与测光模式?
顾名思义测光就是相机对光线的侦测。相机会根据侦测到的光线明暗情况,设置参数,拍出它认为“明暗合适”的照片。所以测光模式不同,拍出照片的明暗情况也不相同。
相机上常见的测光模式有四种:评价测光、局部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不同品牌相机叫法可能不同)
拍视频用哪种测光模式?
拍集体照由于人物较多,需要保证每个人的清晰度,所以有以下方法拍摄:
手动:
1。先指导众人站位呈3:2画面比例,如条件有限,可站4:2比例,便于后期冲印。
2。多排人物需尽量前后靠近,减少前后距离,便于统一合焦。
3。使用50毫米镜头,如环境条件有限,可缩至35毫米,以减少边缘人物的变形。
4。用手动对焦法,以保证合焦精准,如众人站位达3排以上,对焦点选择第二排合焦,以达到前后人物尽可能在合焦范围内。
5。使用F8-11光圈,加深景深,保证前后排人物的清晰度。
在手动及手动对焦下是没有测光模式和测光点等自动概念的,所有操作由人工决定。
自动:
可选择点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模式,对焦点尽量在第二排或靠前排。调整相机为风景模式或风光档位,这样相机会以小光圈为曝光重点。尽量在照度足够的环境下拍摄,使相机自动提升快门速度避免动态模糊。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建议使用三脚架拍摄,保证出片成功率。
扩展资料:
人物拍摄技巧:
1)全身照:
拍摄人物的全身照,即要将人物的全身都呈现到画面中。全身照按照人物的摆姿又可以分为站姿和坐姿两种类型。
1、站姿
如果人物***用站姿,其所占照片的比例就会变小,背景的处理也会变得相当重要。尤其初学者选择背景时,应尽量考虑一些简单、较暗的背景,这样通常会更容易突出人物。
2、坐姿
如果拍摄人物坐着的全身照,可以让模特摆出屈腿、抱膝等姿势。与正面拍摄相比,侧面拍摄能够令***的腰部看来较为纤细,能突出***的线条美。拍摄全身照时,脚部的摆放也可以为画面带来变化,基本上重心要只放在一只脚上,避免双脚一起用力。
2)半身照:
拍摄半身人像,是指拍摄人物大腿或大腿以上的部位,包括大腿、腰、手部、胸部及头部。半身照又可以分为大半身照和上半身照片。大半身照中一般包括人物腿部以上的部分,上半身照包括人物腰部以上的部分。
由于上半身照及大半身照可以让人物充分占据照片的大部分位置,又可以保留一部分空间交待人物所处的背景,与特写照一样,拍摄半身照时要格外注意表情,一个好的表情能充分展现人物的感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