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摄影中的视觉重量?构图时,该如何平衡这种重量感?
没有办法能精确地平衡所有这些重点,但是只要了解各种内容吸引力的不同程度,凭直觉进行平衡还是相当简单的。所有这些基于内容的权重也必须与组成影像的元素和色彩等引导注意力的复杂方法相一致。
什么是摄影中的视觉重量?
视觉重量就是吸引视觉注意力的强弱,吸引力越强视觉重量就越重,反之越弱视觉重量就越轻。
那较强的视觉重量主要是从哪几方面表达出来的呢?
1.越亮的物体视觉重量越重
2.越大的物体视觉重量越重
3.饱和度越高的物体视觉越重
4.有特殊形状的物体视觉越重
5.与环境反差大的物体视觉越重
6.人的眼神与手势都是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
比如下面这张图,
火的明亮度最高、饱和度最高、与环境反差也很大,所以它的视觉重量是最重的。
其次就是天空、包包、杯子、火苗等,越到后面视觉重量就越弱。
如何平衡照片中的视觉重量
有重量的东西,人的意识会形成一种自然向下的趋势,视觉重量也是一样。
所以在照片中要做到左右均衡、上轻下重的视觉重量平衡。
以下面这张图为例
照片中视觉重量最重是什么?是天上的云
试想下,那么重的物体就在头顶上,是不是会产生一种很压抑的心理,总感觉它快要掉下来一样。
它的目的就是要制造这种压抑,用黑白色突出云的重量,达到这种不平衡的视觉心理。
再来看一张图片
图片中视觉最重的是太阳,因为它最亮,颜色也最艳;之后就是高楼和云彩
太阳和高楼都在图中下方位置,形成上轻下重的视觉平衡。
太阳与高楼在都图中也形成了左右的视觉平衡
所以这是一张典型有着视觉平衡感的照片。
让人产生稳定、平静、心旷神怡的心理。
所以,在构图时不要刻意去追求这种绝对平衡,特殊的视觉效果往往是通过视觉重量的不平衡而达到的。
总结:
视觉重量有大小通过物体的明度、色度、大小等一系列的因素决定的
人心理的平衡感就是因视觉重量产生的
要平衡画面就要做到左右均衡、上轻下重的视觉平衡
要制造不同的氛围是可以通过视觉不平衡的心理达到的。
想了解更多的摄影方面的小知识 关注我 每天为你分享
如果对你有所启发 欢迎点赞转发哦
什么是摄影中的视觉重量?构图时,该如何平衡这种重量感?关于这个问题,我首先聊一下什么是:“增加画面中的视觉重量”?实际上在摄影的构图中是为了平衡摄影的画面,通过视觉上的平衡,达到均衡画面的目的。所以说,增加画面中的视觉重量,目的就是为了均衡摄影的画面。这个问题提出的概念,对于初学者和摄影爱好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构图的核心的概念,就是为了画面的平衡。具有平衡感的摄影作品,给人们以均衡稳定的视觉感受。画面不均衡就让人觉得不完整,意境不够完美。均衡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感受和形式感觉。摄影画面的不均衡会对摄影的整体结构受到极大的影响。如果往简单了说,其实照片中的每个元素都具有“视觉重量”。但是每个元素会因在图片中的大小、对比度、色彩、色调及纹理表现等因素的影响,而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感触。如果您确定了视觉主体元素,理解并且合理运用图像中其它元素,来突出中心主体元素,那么图像主体的视觉重量就最大,但并不意味着其它元素没有视觉重量。这里再强调一点,视觉重量的构图平衡而绝不是平均。影响视觉重量平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尺寸的大小,在一个作品中,较大物体的比较小物体承受的视觉重量会更多一些,因此更能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一般来说,最好将主要主体作为最大的对象,并用次要主体产生支持。
再比如,利用焦点改变图像主体的视觉重量,运用调整景深达到背景虚化将观看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拍摄主体,因为锐利的物体比虚化的物体承受的视觉重量更大,以减少影像中不需要的元素从而突出主体视觉重量。这种操作或说法也许更容易操作或理解。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方法,比如图案颜色的明暗对比或颜***彩的饱和度、强烈纹理的突出表现等等。影像构图虽有很多式经典的,但是发现美,并且能够表现美的方式或方法却是可以无限灵活,一起努力,期待您能拍出更多的佳片。
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您用于获得良好的照片视觉吸引力。所以了解如何在镜头中实现它,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摄影中,平衡是指照片中的元素以自然和令人舒适的方式排列。平衡的元素让人感到和谐,而不平衡的元素非常容易失去观众的关注。
照片中的每个元素都具有“视觉重量”,受到大小,对比度,颜色,色调和纹理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平衡画面,您需要定位这些元素,了解与其他部分相比具有不同的“重量”。
摄影中的视觉重量,实际是指照片左右两侧的均等性。它也可以泛指影调的平衡性,或者主体的平衡性。一个重要的物体,无论大小,位于照片一侧的边缘附近,而另一侧没有同等重要的物体,这就会产生明显的不平衡感。图像一侧的暗调与另一侧的暗调也是要平衡的。
无论影调的平衡还是兴趣主体的失衡,往往都会让读者产生紧张感,而平衡的构图则会显得更加轻松舒服。
要是在摄影构图中平衡这种重量感,即平衡感,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画面对称,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对称构图。但对称构图心须要处理得非常纯熟,不然就会显得很乏味。而不对称平衡的难度则高很多,但通常会更让人特别感兴趣。
我们在摄影创作中,不一定要追求所有的照片都要显得很均衡,很舒服。有的摄影师恰恰就是用不平衡来制造出一定的紧张感和不适感,从而创作出了不平凡的好作品。
另外,影调或者主体是否有上下平衡和上下不平衡的问题呢?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平衡本身就是指左右的均等性,而不平衡也是指左右的不均等。如象下面这张摄影作品所示:所有的兴趣点都位于照片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几乎是一片全黑。但这张照片的影调和主体平衡感非常明显。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左右方向,往往会产生不安感,但发生在上下方时,我们基本感觉不到不安。
如何看待摄影方面,大面积留白构图与平衡画面构图的相互矛盾?
在摄影留白与平衡方面,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构图探讨,这个让我想起宋元时期中国的山水画。
我很喜欢那时候的大片留白,让我对这个题目有了深刻思考,就是留白与空间最美达到最佳平衡问题。
所谓的平衡是既是力学概念的平衡,又是艺术概念的平衡,摄影属于艺术范畴,对于留白,主要是***取视觉点与留白比例在视觉上的平衡,并不是力学上的平衡。
所以拍摄大量留白找好平衡点与面的结合很重要。
无论是上还是下,或左或右,都是一个原理。
所以,我对平衡的观点就是找好点线面的平衡。
作为摄影构图其实并没有一定之归,所谓的一些构图法则也是在众多好作品之上总结出的。
纠结于构图是否矛盾这件事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构图法则本身就是一件事后诸葛亮的事情。
真正影响构图的不应该是构图法则,而是一幅作品到底想要表达出哪种视觉效果,这完全取决于拍摄者在拍摄时的心里感受。
就如问题中留白与平衡,两者矛盾正是因为表达出的感受不同,而此时拍摄者的内心想要如何表达决定他怎样构图。而作为构图,这两种形式没有对错之分。
如果一副作品只是套用某种构图,那它永远也不会真正寄托作者的心绪与灵魂。
大家都[_a***_]了构图带来的视觉平衡感,但以此去衡量构图就不对了。构图属于组织画面的一些规律,当掌握这些规矩律并熟练以后,就要考虑建立自己独特的构图形式了。构图没有死搬硬套的固定模式。留白是为了支撑构图,填充画面,以及做好减法。比如极简摄影,大家都知道极简摄影是大面积留白。就是利用做减法,在构图上做特定表达。由此看来,摄影有组织画面的一面,更有表达方式的一面。那么构图和留白也语言根据主体的表达,来组织画面并达到表达的目的!比方说水平线的倾斜,就代表人物情绪的不稳定,这就是表达!
老马视图回答你。
实话实说,说到构图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选择。
正如题主所说,大面积的留白也好,大面积的同颜色也好,在摄影中经常会出现。但是凡是出现这样的场景时,画面上一定有一个小的局部,有别于大面积颜色的一个其他色彩,用于平衡。这几乎成为一种定律。
用好大面积留白,也注重那个局部的小点,是摄影师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如果以上的回答,能对你有些许启发、点滴收获,请不要忘了点赞或加关注。谢谢!
构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实际上没有什么固定的法则,但是摄影构图是人们根据绘画和一些成功摄影作品归纳总结出来的一套经验形成的理论。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构图理论是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的。
我想问了这样的问题,应该是对构图有一些了解的!我们都知道对称式构图具有均衡和谐、稳重平衡的特点,它又分为完全对称与不完全对称。但是对称式构图画面呆板拘谨,缺少变化。
我猜想你说的是主体安排在一侧,在另外一侧留白这样的构图画面是不平衡的!是这样吧?其实好的留白构图是一定要均衡画面的!不会是不平衡的构图形式。
那么我们以人像摄影为例,分享几种留白的构图形式。
1、正向留白
是指主***于画面一侧的位置,并在主体的正面留大面积的空白空间,这样的画面看上去更能突出主体神韵,以及画面的意境美!。
正向留白要注意画面的重心要稳定均衡,这也是问答中其他老师说过的视觉平衡。
正向留白注意被摄体正方不要有过多杂乱的线条干扰主体人物的视线。
2、反向留白
指人物位于画面一侧的位置,并在被摄者的后面留大面积的空白,这样的画面看上去更具意境。
但是反向留白一定要注意利用光影或物体来平衡画面。
反向留白可以使背后的光影和人物构成对称
反向留白利用被摄主体人物身后裙摆让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画面的结构也相对稳定。
反向留白利用被摄主体人物身后的光影效果让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画面的结构也相对稳定!
3、人物居中下留白
是指主***于画面上方居中的位置,在主体下方留出大面积空白,此类构图适合拍摄较大面积的地面景物并将其做为前景运用。
下留白时需要有下方的景物构成呼应关系。
4、人物居中上留白
主***于画面下方居中的位置,在被摄者上方留出大面积空白,此构图适合拍摄高空或远方景物。上留白相对下留白容易控制,但也要留意画面不要空!
上留白是外景中最常用的构图形式之一,天空和建筑常常是我们需要表现的。
在这只是简单的列举几种留白的方式,但任何方式都不一定是绝对的,摄影最终还是摄影师主观意识的体现!
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