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摄影构图?
常用构图方法有“黄金分割构图”,“三分法构图”,“中央对称构图”,“对角线分割构图”,“框架构图”等!
黄金分割构图:以“井”字形的四条线分割画面,4个交点为画面的黄金分割点,在拍摄时,将主体放在任意的交点上,即黄金分割构图(图5);
三分法构图:即三分之一构图,同样的以“井”字形的四条线分割画面,拍摄时将主题放在分割线上,就是1/3构图了(图1,2,6);
中央对称构图:可分为垂直对称和水平对称,拍摄主体以中心垂直或水平对称的构图方法(图3);
对角线分割构图:将画面以斜对角分配成两边对称的构图方法(图4,有点儿勉强);
框架构图:可以很简单的理解成拍一张自带相框的照片,通过框架来凸出主体;
什么是摄影构图
比如我们在搜索一个问题时,看到一大堆没分段的文字就没有看下去的耐心,杂而乱;
而一些标题清晰段落分明的回答,主次一目了然,会让你快速找出想要的答案。
摄影构图其实和文字排版意思差不多,要做到画画简洁、思路清晰、主题突出。
摄影构图的运用
如何安排主体的位置?
构图就是画面中元素位置的摆放
常见的构图有居中构图、黄金点构图、三分法构图、对称构图、对角线构图等。
这些标准的构图法对拍摄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构图法也是一个坑,如果你掉进去了要废很大的劲才能爬出来。
构图的目的只有一个,主体突出。
只要能保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把主体放在合适的位置。
比如下面2张图,你觉得表达的主题有什么不同吗?
图1左边大面积留白,咖啡最突出,在黄金点的位置,有安静、孤独、心里空虚的感觉。
图2.看不出用了什么构图法,笔记本的空白变得更突出,视觉冲击力更大了,已没有了孤独的安静感,甚至有点浮躁,但头脑是一片空白。
基本上相对更靠近画面中央的位置会越受关注,这是人的第一视觉习惯。所以这就是最好的构图技巧,没有标准的位置安排。
结束语
总的来说,摄影构图是让别人知道你在拍什么,在取景时尽量使画面简洁,主体活动的位置就更广,表达的主题也更多样化。
摄影构图简单来说,就是照片画面的布局,常见的有九宫格构图,框式构图,三角形构图等。严格的说,摄影构图也是平面设计在摄影画面的应用。因为摄影构图是对照片画面结构的安排及处理。摄影是一种视觉造型艺术,是在两维的平面上,通过构图来展现三维的艺术空间,这就需要运用设计的原理进行画面的设计。摄影是为了创造一种美的形象。然而形象是由形状,色彩,表面结构等基本元素组成的。因此摄影的画面构图就需要应用设计的对比,均衡等原理进行构图。
摄影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安排人、景、物时,通过点、线、面、光影、色彩、形态等元素之间的配合,形成一个统一有序的画面整体,以获得最佳视觉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摄影构图的形式
常见的构图形式有:九宫格构图、黄金分割法构图、三角形构图、对角线构图、对称式构图、旋律式构图、框架式构图等。通过构图形式的运用,目的是使画面主体突出,内涵丰富,均衡稳定,生动有趣。
摄影/夏雪
摄影构图的内容
摄影构图,不仅指形式,而且还包括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有: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的布局;色彩、线条、光线、影调的搭配;画幅、景别、拍摄角度的选择;对比、留白、均衡、照应手法的运用;等等。摄影构图,决定着作品的美感程度、思想深度,甚至影响着作品的成败。
摄影/夏雪
摄影构图需要不断优化
有人说构图还不简单,把你需要的景物装进去拍下来就可以。其实不然,摄影构图既要思想内容统一,又要画面简洁美观。哪些景物该装进去,哪些景物不该装进去,都必须通过认真观察和构思来完成。而且,很多作品还要在后期进行适当裁剪,即“二次构图”,以进一步提升思想性和艺术性。实际上,摄影构图贯彻于整个创作过程,需要不断地优化和完善。
摄影/夏雪
总之,构图是摄影创作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构图,是一幅完美作品的开始。因此,学会构图,用好构图,是摄影爱好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图文原创/夏雪)
夏雪视觉,欢迎关注,感谢点赞分享!
摄影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用光,色,线,点合适佈局,艺术化表现画面。说摄影是用光的艺术,那么构图就是减法艺术。构图通过人们的总结,它的基本特性有三分法,S线法,X法等等,
您都知道哪些摄影的构图规则,经常使用哪种?
1、摄影构图的核心是什么
托马斯以前在微博询问了大家常用的构图技巧,从300多份回答中,我把各种技巧名称按提及次数排列如下:
构图方法:
三分法(井字构图、黄金分割)、居中构图(对称)、引导线(延长线、汇聚线)、对角线(X线构图)、画框、减法原则、对比构图、[_a***_]法则(和谐)、层次构图(前中后景)、三角形构图、透视(比例)。
斜线,井字,对比,三角等都是构图技巧,“构图技巧最重要的那条是,并且始终是,去掉画面中与主题无关的因素”
“有一句话说得蛮好:突出重点。
反复在取景器中转换构图直到你所要表达的重点最突出就是的构图。
马斯自己也常常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按下了快门,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要突出的主体是什么,能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最后想得到的效果是什么。(如果你融会贯通一下,甚至可以发现另外一个惊人的事实:大多数人后期不好的原因,不是因为不会Lightroom、PS、美图秀秀,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照片最后要调成什么样子!)
明白的摄影构图的核心原则,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流传很广
2、摄影既是减法,又是加法
一旦我们理解了,摄影构图的核心是确认主体和主题,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照片中该加上什么,该减去什么:
有助于突出主体,表达主题的元素,我们可以加到画面中。和主体、主题无关,甚至会干扰到他们的,我们要从画面中减去。同样一个场景,我们只要变换一下主体或者主题,我们在构图上也需要做出改变。
3、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体会到所谓的构图法则,只能使学生困惑不解。照片的成败与这些法则关系不大。而所有摄影家一致认可的唯一规则却是“一切法则都注定要被突破”!《纽约摄影学院教材》
三分法(把物体放在照片的三分之一处,而不是正中间)位置又不容易让画面平衡,而三分之一附近的位置一般恰到好处。
最后总结
1. 大多数人构图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不懂三分法、对称法,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照片的主体、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只是凭感觉,碰运气
2. 摄影既是减法,又是加法。其核心就在于我们要突出的主体和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会干扰主体、不符合主题的元素,我们要把他们从画面中减掉。能衬托主体、有利于主题表达的元素,我们反而要把他们加到画面之中。
3. 一切的构图法则,三分法、引导线、居中对称等等,都是为了照片的主体和主题服务的。
抓住照片的主体和主题,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了,摄影构图就简单了!
在摄影中,构图的规则有很多。具体选择哪一种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选择、优化。
构图其实就是把繁多复杂或者杂乱无章的东西,按照某一主题或想法进行取舍,然后把他们有机协调在一幅画面中。所以,我觉得在选择构图规则时先要明确两件事情。
1.想要表达什么?也就是主题的确定。
2.通过什么去表达?也就是选取被摄对象。
摄影构图规则也是为了帮助拍摄者更快更好地完成以上两件事的方法。
都说摄影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该舍的舍弃了,该留的留下来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怎么样安排留下来的各个要素了。这也就涉及到了各种构图形式的选择与使用。
下面,我结合构图形式及其选择谈几点看法,不当之处还望多多指教,希望多多交流进步。
1.根据被拍摄对象自身的构成特点选用恰当的构图形式
其实,我们选择构图形式时,都是自觉不自觉地依据被摄对象的特点来选用的。
我们都熟知很多构图形式,比如S形构图,水平构图,垂直构图等形式。当我们面对类似场景的时候,自然会去想到***用某种形式。比如弯曲的河流,蜿蜒的小路等场景,我们自然要选曲线构图形式。
再比如有明显横向特征的场景,那就可以选择水平线构图形式。
以下这两张照片是我之前去海边玩的时候手机拍摄的。当画面中有明显的水平线时,水平线一般要保持水平,整个画面平稳、宁静。
最后这张照片如果两个人物的影子在画面的左三分一就更均衡了。因为现在看来画面右侧内容多,左侧比较空,整个画面不够均衡。所以,均衡感也是摄影构图中很重要的内容。均衡感其实是一种视觉和心理的感受。画面内构成要素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画面失衡,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像是一边轻一边重,一边太满一边太空。这个照片也让我想到三分法的应用也要综合整个画面要素的视觉均衡和画面效果来考虑。
2.人为地利用前景或边框对拍摄对象进行组合
这其实就是前景的利用和框式构图。
但我觉得这与第1种情况不同。第1种重在发现其形式规律,选择合适的角度、高度去拍摄,把其自身特点用恰当的形式表达出来。
而人为地选择前景,或者加框,则相当于对拍摄对象的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视觉感受。原本可能比较普通的物体,因为加了一个框,可能就会变得生动了许多,更能吸引人的眼球。甚或引发更多的想象。
3.学会留白,使画面产生意境
摄影中的画面表达大致可以简单分成两类,一类是注重写实的,另一类是侧重写意的。
写实的作品,注重刻画其特点,展现其形态等,对象本身就是刻画重点。
写意的作品,往往追求的是一种意境。不会整个画面都充满了某个物体,而是会留出足够的空白。空白就是意境生发处。
总之,摄影规则要好好利用,并且一幅照片中往往不是只考虑一个形式因素,而是要看整体效果。某些情况下,打破规则还可能会出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