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居特点?
上海习惯于朝南而居,这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一致。由于地处东南,且是临海城市,春夏雨水多,相对潮湿。大城市高楼多,又往往会影响低楼层***光。因此上海人在选择居住房屋时会尽量避免一、二楼等楼层。
冬季上海没有集中供暖,室内多以空调取暖,即便如此在选择居住房屋时也会避免朝北房间。总之上海居住多考虑避潮、阳光充足等因素
上海民居邮票多少钱一张?
上海民居邮票上是石库门式的上海民居,20分面值。发行量较大,新票一张价值0.5元左右。民居邮票是原邮电部于1986年4月1日开始发行的,至1991年6月11日止,
为什么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叫弄堂?
"为什么上海叫弄堂?"
小编查询了相关资料,资料里这样写到:弄堂是上海人对里弄的称呼,它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江南民居,也不同于任何一种西方的建筑形式。然而,它又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痕迹,又或多或少地带有外来的建筑影响。 它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它也是近代上海历史的最直接产物。
上海这座城市就好像一个有生命的肌体。从高空俯看:纵横交织的道路犹如动脉,把城市分成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之内,又有许多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的小通道,它密密麻麻布满全城,就像毛细血管那样细小却充满了生机。对这些小通道,各时代、各地区、各民族都有不同的称呼,上海人则把它唤作“弄堂”。 “弄堂”古时写作“弄唐”。 “唐”是古代朝堂前或宗庙门内的大路。这个汉字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已出现。它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后来作为“大路”的这层意义渐渐被历史冲淡。及至近现代,人们已记不起“唐”这个字与建筑学有什么联系,因而代之以另一个在建筑学上有意思的汉字“堂”。“堂”原来是对房间的称谓,与大路、小巷无甚关系,但在近现代汉语中,它与建筑学的联系毕竟比“唐”更紧密些,而且又与“唐”谐音,这样“弄唐”就演化成了“弄堂”。 其实,称“弄堂”的不只是上海人,中国江南地区都这样称呼。但是弄堂能与北京的胡同一样著称于世,却主要是因为近代上海大批里弄住宅的兴起。上海c
自古以来,上海是沙滩没人居住。后来海纳百川,来自全国各地方的人来上海定居,为了方便大家一起居住,每个石库门牌都是有名字的。有的叫:同乐坊,有叫:福乐街,还有叫里的。方便找人。每个造房就连在一起,房与房之间一条条小街,这上海人称呼为弄,这弄比较宽又可作为夏天吃饭乘凉地方,就称堂。”弄堂”叫法就延续至今了。
上海民居邮票值50万吗?
上海民居邮票是普23民居普通邮票中的一枚。普通邮票发行量巨大,估计有几十亿,大量用于实寄。市场上存世量很大很多,信销票几乎不值钱,新票收藏市场报价0.5元左右。整版一百枚价格贵一点,100元左右。如果是早期大齿孔整版的话超过300元。
上海民居的代表建筑是什么?
石库门作为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记录着上海人熟悉却正逐渐远去的生活方式,洋溢着这个城市最本质最淳朴的气息,散落城市各处的石库门里弄彰显着这个城市的文化特点——"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上海的代表性民居建筑是石库门建筑。
石库门建筑是上海特有的建筑风格,该建筑类型兴起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上海。它以西式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元素相结合而闻名,是上海现代化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
石库门建筑***用了西方的砖木结构,并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庭院、天井和廊道等特点。外墙使用石块或砖石混合而成,门窗选用木材制作,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外观。这些建筑通常为两到三层楼,带有阁楼,中间有天井,形成了开放的空间布局。
石库门建筑最初是上海富有的商人和外国租界的住宅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建筑风格逐渐流行,并成为上海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今天,一些石库门建筑已经被保护和修复,成为上海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石库门建筑不仅展示了上海历史的变迁,也反映了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它是上海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对上海独特魅力的体现。
是石库门!
石库门天井是缩小版的庭院,集通风,***光于一体,弥补了因建筑群密度高,弄堂狭窄而导致的通风***光不良的缺点。
石库门是一种融汇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民居特点的新型建筑,是具中国特色的居民住宅。
上海河道与民宅安全距离?
堤坡线以外10~30米,保护范围堤坡线以外200米左右。
建房必须是管理范围以外,同时在保护范围内建房必须获得河道管理部门的批准。具体政策需到当地河道管理部门咨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院令第3号发布)有关规定。河道两边规定应有管理范围与保护范围;范围的大小由省或市级***发布的《XXX省(或市)河道管理办法》,一般管理范围是堤坡线以外10~30米,保护范围堤坡线以外200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