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一张照片的构图?有哪些在构图上十分出色的摄影作品?
在拍攝花卉时人们只是拍花朵却忽视了枝叶,没有枝叶的花是不完美的,好比人长的好看还不够,还须要身材服饰去烘托,花卉更是如此。选择花型其实就是花-枝-叶的全部,才有精气神栩栩如生过目不忘。
自己欣赏照片时,第一眼就看它的构图,然后才会留意清晰度和用光情况等。而且乐观地估计,绝大多数摄影人都会这样。因为在照片拍摄时,首先注意的就是构图,然后才是对焦和测光。哪怕是抓拍抢拍的照片,来不及时可以忽略对焦和测光(因为相机对此有自动),但没有忽略构图的。
欣赏框架构图。例如下张天坛公园的祈年殿照片,是在它的北面门楼里拍摄的。虽然框架也很美,但欣赏它对画面的装饰作用在其次,主要看它是否起到凝聚注意力和收拢视线作用,引导受众集中欣赏被它“框住”的主体部分。
不过,这张框架构图照片也有不足,如果拍摄时能有个凳子,机位就可以再高些,框架的上部分占比就会小些,视角差就不会这么大。
欣赏三分法构图。例如下两张照片,主体都是地面上的景物,而且很美;又加之天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此,拍摄构图时,均让主体占比2/3。
拍摄风景类照片***用三分法构图时,主体的占比是2/3还是1/3,一般都看天空情况。如果天空绚丽多彩,而地面景物比较普通时,天空是主体,占比都在2/3左右;如果地面景物很博眼球而天空景色平淡时,地面景物占比都在2/3左右。这两张照片构图的占比就依据于此。
上张云山雾罩的照片不再去说明,简单说说下张。这张照片拍摄于我地区疫情解除后的一个早晨,人们恢复了以往的无忧无虑:山顶上的人在登高望远;两段可视路面上的行人,愉悦地玩着手机;还有刚刚离开顶峰、悠闲下山的人。因此,他的主题应时应景,有正能量;而三分法构图,又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这些。
欣赏井字构图。如下两张照片,是春天的早晨拍摄的,最大特点是利用井字构图并较好地利用了晨光,花瓣上留下了清晰的花蕊阴影。
可以设想,拍摄这样常见的单朵小花,如果不***用井字构图,这两张照片看上去就不会这样顺眼。当然,两张照片的背景虚化和色彩都不尽完美,主要是拍摄时的环境造成的。
自己认为,欣赏构图精美准确的照片,每位摄影人的图库里都有不少。个人所例举的照片,并不是构图“十分出色”,而是用它来说明问题。
以我浅薄的摄影知识略述一二,个人见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批评指正。
图一人像:人物居中,背景虚化,猫靠画面三分之一处。这样构图中规中矩,使读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人物,主题突出,一目了然。
图二建筑:主***于画面黄金切割位置,主次分明,明暗交织,树木剪影更加突出城楼。佳片!
图三古建筑与人:作者***用比较少见对角构图,一束光将故宫红墙切割,人物并不突兀。个人以为神作,实乃可以不可求(⊙o⊙)哇!
一张好的照片一定是在一定意义上协调的,有规律的。
人天生就对有规律的东西有特殊的好感。
一张照片,里面的物体都是点,线,面的组合,如何组合,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如何组合出美,是我们所向往的。
摄影有很多种不同的构图法则,也可以是说,人们发现这种组合是美的,于是变成了基本构图。
比如三分法
比如,对称
比如框架构图,等等
我们在看到一张照片时,首先是第一感觉这张照片美不美,然后可以分析这张照片使用的是哪种构图法。
下面是两张我拍的图片
这是对称法
这是引导线。
这两张照片不算好,但是确实是很明显的使用了构图法则,导致我们看到这两张照片时不会觉得很杂乱。视线很清晰,主体明确,不会说需要盲目的寻找主体。
平时多看看一些摄影方面的书籍,和朋友交流一下心得,相信摄影水平可以很快得到提高。谢谢
您都知道哪些摄影的构图规则,经常使用哪种?
在摄影中,构图的规则有很多。具体选择哪一种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选择、优化。
构图其实就是把繁多复杂或者杂乱无章的东西,按照某一主题或想法进行取舍,然后把他们有机协调在一幅画面中。所以,我觉得在选择构图规则时先要明确两件事情。
1.想要表达什么?也就是主题的确定。
2.通过什么去表达?也就是选取被摄对象。
摄影构图规则也是为了帮助拍摄者更快更好地完成以上两件事的方法。
都说摄影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该舍的舍弃了,该留的留下来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怎么样安排留下来的各个要素了。这也就涉及到了各种构图形式的选择与使用。
下面,我结合构图形式及其选择谈几点看法,不当之处还望多多指教,希望多多交流进步。
1.根据被拍摄对象自身的构成特点选用恰当的构图形式
其实,我们选择构图形式时,都是自觉不自觉地依据被摄对象的特点来选用的。
我们都熟知很多构图形式,比如S形构图,水平构图,垂直构图等形式。当我们面对类似场景的时候,自然会去想到***用某种形式。比如弯曲的河流,蜿蜒的小路等场景,我们自然要选曲线构图形式。
再比如有明显横向特征的场景,那就可以选择水平线构图形式。
以下这两张照片是我之前去[_a***_]玩的时候手机拍摄的。当画面中有明显的水平线时,水平线一般要保持水平,整个画面平稳、宁静。
最后这张照片如果两个人物的影子在画面的左三分一就更均衡了。因为现在看来画面右侧内容多,左侧比较空,整个画面不够均衡。所以,均衡感也是摄影构图中很重要的内容。均衡感其实是一种视觉和心理的感受。画面内构成要素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画面失衡,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像是一边轻一边重,一边太满一边太空。这个照片也让我想到三分法的应用也要综合整个画面要素的视觉均衡和画面效果来考虑。
2.人为地利用前景或边框对拍摄对象进行组合
这其实就是前景的利用和框式构图。
但我觉得这与第1种情况不同。第1种重在发现其形式规律,选择合适的角度、高度去拍摄,把其自身特点用恰当的形式表达出来。
而人为地选择前景,或者加框,则相当于对拍摄对象的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视觉感受。原本可能比较普通的物体,因为加了一个框,可能就会变得生动了许多,更能吸引人的眼球。甚或引发更多的想象。
3.学会留白,使画面产生意境
摄影中的画面表达大致可以简单分成两类,一类是注重写实的,另一类是侧重写意的。
写实的作品,注重刻画其特点,展现其形态等,对象本身就是刻画重点。
写意的作品,往往追求的是一种意境。不会整个画面都充满了某个物体,而是会留出足够的空白。空白就是意境生发处。
总之,摄影规则要好好利用,并且一幅照片中往往不是只考虑一个形式因素,而是要看整体效果。某些情况下,打破规则还可能会出好片。
最后一张是我在小区里拍的,底部是小朋友玩的滑梯顶端,两侧高楼耸立。大家猜猜我是想表达什么?😂😂😂
1、摄影构图的核心是什么
托马斯以前在微博询问了大家常用的构图技巧,从300多份回答中,我把各种技巧名称按提及次数排列如下:
构图方法:
三分法(井字构图、黄金分割)、居中构图(对称)、引导线(延长线、汇聚线)、对角线(X线构图)、画框、减法原则、对比构图、平衡法则(和谐)、层次构图(前中后景)、三角形构图、透视(比例)。
斜线,井字,对比,三角等都是构图技巧,“构图技巧最重要的那条是,并且始终是,去掉画面中与主题无关的因素”
“有一句话说得蛮好:突出重点。
反复在取景器中转换构图直到你所要表达的重点最突出就是的构图。
马斯自己也常常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按下了快门,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要突出的主体是什么,能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最后想得到的效果是什么。(如果你融会贯通一下,甚至可以发现另外一个惊人的事实:大多数人后期不好的原因,不是因为不会Lightroom、PS、美图秀秀,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照片最后要调成什么样子!)
明白的摄影构图的核心原则,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流传很广
2、摄影既是减法,又是加法
一旦我们理解了,摄影构图的核心是确认主体和主题,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照片中该加上什么,该减去什么:
有助于突出主体,表达主题的元素,我们可以加到画面中。和主体、主题无关,甚至会干扰到他们的,我们要从画面中减去。同样一个场景,我们只要变换一下主体或者主题,我们在构图上也需要做出改变。
3、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体会到所谓的构图法则,只能使学生困惑不解。照片的成败与这些法则关系不大。而所有摄影家一致认可的唯一规则却是“一切法则都注定要被突破”!《纽约摄影学院教材》
三分法(把物体放在照片的三分之一处,而不是正中间)位置又不容易让画面平衡,而三分之一附近的位置一般恰到好处。
最后总结
1. 大多数人构图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不懂三分法、对称法,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照片的主体、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只是凭感觉,碰运气
2. 摄影既是减法,又是加法。其核心就在于我们要突出的主体和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会干扰主体、不符合主题的元素,我们要把他们从画面中减掉。能衬托主体、有利于主题表达的元素,我们反而要把他们加到画面之中。
3. 一切的构图法则,三分法、引导线、居中对称等等,都是为了照片的主体和主题服务的。
抓住照片的主体和主题,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了,摄影构图就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