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入门级别的基础摄影课程推荐吗?
基础篇,对于相机操作,曝光三要素这些可以看看相机的使用说明书,加入到身边的一些摄影爱好团体,多跟着老司机去拍拍,多问,多问,,不懂的一定要多问老司机,不问的话人家也不好教你
摄影初学新手如何把握摄影感光度?
这个问题之前也谈及过,基本概念前面的老师说的很清楚了,不再赘述。调节iso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确保快门安全;二是在补光前提下,调节主体和背景的曝光均匀度。结合两个作用,分别对应两个原则:
一、最低原则
iso越高,cmos对光线的反映越灵敏,但同时画面噪点也会增加:
当iso作为确保快门安全的手段时,自然是越低越好:
对于非商摄等严肃摄影,确保快门安全、获得清晰稳定的画面是首要目的,相对提高iso,建议优先使用以下措施:
2、有三脚架或防抖等条件,优先使用:
二、适用原则
在夜景人像等需要人工补光的情况下,由于闪光灯同步速度的限制,快门速度会被固定为一个值,在兼顾人物曝光同时,同时需要背景光线得到恰当表现。在实际拍摄中一般有两个方法,一是***用慢速同步闪光(建议后帘同步),二就是适度提高iso,更好地吸收和还原背景光线:
当***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iso设置适当,iso过低,起不到背景提亮的作用;iso过高,人物主体可能过曝,造成面部发白。
爱摄影、爱生活,欢迎关注“小k印像”,了解更多摄影常识和技巧,共同学习进步🙏
对于摄影初学者来讲,感光度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以前写过感光度方面的文章,为了便于理解怎样熟练使用感光度,下面从各方面综合地来讲一讲感光度,希望有所帮助。
感光度的概念
对于传统胶片相机,感光度是指胶片对光线的化学反应速度,也是制造胶片行业中感光速度的标准。而在如今数码时代,感光度则指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度。
提升数码相机感光度是通过两种方法实现的:
2、使用多个像素点共同完成原来一个像素点来完成的任务。
感光度用字母ISO来表示,用ISO100、ISO 200、ISO400等这样的数字来标注。感光度的计算公式为S=0.8/H(S为感光度,H为曝光量)数值越大,表示这种状态下感光元件对光线越敏感。相邻两级数值的感光度相差一级,即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度相差一级。通常ISO100以下为低感光度,ISO200~800属于中感光度,而ISO1600以上属于高感光度。
感光度的关系
1、与光圈、快门的关系
在达到同样光学密度的情况下,曝光值越小,感光材料的感光敏感度要求越高,即感光度与所需曝光值成反比。而曝光值又和光圈、快门密切相关。所以感光度与曝光值(光圈、快门)形成三角关系,让进光量相互取得平衡,进而获取设定标准与良好的拍摄成果。在拍摄时,ISO值会直接影响快门速度与光圈的调配,随着ISO值越高,曝光所需时间也会跟着缩短。
举例来说,如果在下午进行拍摄时所需正确曝光值为ISO 100,光圈F5.6,快门1/30秒。此时若将ISO调整为200:在固定光圈值下,所需的曝光时间即会缩短2倍,即从1/30提升为1/60秒;在固定快门值下,所需光圈则会缩小2倍,即从F5.6缩小为F8。综合来说,就是当提高感光度时,会相对以更短的曝光时间或减少一半的进光量找到其平衡点。
2、与画质的关系
能够根据拍摄环境光线强弱自由地改变感光度是数码相机一大特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感光度下图像的噪音信号较多,清晰度也下降,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照片上噪点增多。相反,感光度低,图像噪音信号减少,画质细腻。
在这里顺便提及一个概念—噪点,主要是指感光元件将光线作为接收信号接收并输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像中的粗糙部分,也指图像中不该出现的外来像素,通常由电子干扰产生。看起来就像图像被弄脏了,布满一些细小的糙点。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ISO在200以下所拍摄的照片上几乎没有什么噪点,画质良好,比较细腻。当ISO在400-1600之间,所拍摄的照片出现了明显的噪点,随着ISO的提高,画质越来越差。当ISO在3200以上时,照片上很多噪点,像是被涂抹了一样。
感光度的选择
1、低感光度
通常在拍照时,我们尽量用低感光度。只要环境条件允许,能够拍出画质细腻的照片,都使用低感光度。比如光照强度大或者有条件使用慢速快门。
2、中感光度
当光照条件不允许,并且也不能使用慢速快门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感光度来提高快门速度。中感光度降低了手持相机拍摄的难度,提高了在低照条件下拍摄的安全系数。
3、高感光度
高感光度一般很少用,但是有时候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必须得借助高感光度来达到拍摄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拍到比拍好重要了。比如,我们在漆黑的夜间拍摄星空,由于地球和星星会发生相对运动,快门速度不能太慢,这时候就必须使用高感光度来达到拍摄的可能。
我是JV视界,专注于摄影
原创分享,请勿盗用
欢迎关注与交流
ISO感光度,对于胶片摄影时代的人来说,基本上是不怎么需要考虑的事情。因为反正我们常用的胶卷只有ISO100和ISO200,ISO400都是很罕见的了,价格也很贵。
拍摄风光照片,一般都是***用最低iso的设置
抓拍摄影,一般可以把ISO感光度设置为自动
在胶片时代,而且即使你把ISO100的胶卷当成了ISO200来用也没什么大问题,反过来,你把ISO200的胶卷当成ISO100来用也没什么大问题,基本上没啥关系的了。
除非你是彩色反转片,只有彩色反转片对于ISO感光度要刻意注意一下。
不过,在胶片时代,买得起用得起彩色反转片的人是少之又少,所以,这个问题也可以忽视呢。
胶片时代,确实不大关心ISO感光度的问题,那个时候,主要是只关心快门速度和光圈。
其实,在数码摄影时代,我们也还是要主要关心光圈和快门速度,而ISO感光度确实要更次要一些。
如果我们主要以静态的景物或者人物为主,那么,ISO感光度,建议自己手动设置。
如果我们主要以动态的物体抓拍为主,那么,ISO感光度,其实是建议设置为自动的。
ISO感光度的手动设置,遵循的原则如下:
A,光线越明亮,ISO感光度应该设置的越低。
B,光线越昏暗,ISO感光度应该设置的越高。
C,要想获得较好的干净画质,最好不要超过ISO400。
D,如果是要抓拍,那该超过ISO800就一定要超过800,不要害怕画质损失的了。
E,要注意一个安全快门速度的概念,一旦你的快门速度太慢,慢于安全快门速度了,那就要及时提高ISO感光度了。
一般来说,可以***设安全快门速度为1/60秒,只要低于1/60秒,就要考虑ISO感光度是不是要提高了。
对于ISO感光度,不要想太多了。
对于新手小白,多找几个[_a***_],分别测试一下你的相机的不同iSO感光度的画质,做到心里有数就行了。
换了新相机,也要做一下测试,要真正心里有数嘛。
不做测试,是不行的。
感光度用来说明相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两句口诀可以帮助理解和使用:
简而言之,在光线暗的环境中,用高的ISO感光度,可以提高快门速度,照片不容易虚。感光度对照片的画质起到一个重要的影响。感光度高,画质粗糙!低感光度度,画质细腻。
切出来的局部放大图,感光度100的画质要明显好于感光度4000的照片。
摄影不是就要追求最好的画质吗?那感光度永远设成最小值不就好了,要那么多大数值做什么?我们通过下面这二张照片说明:
斯里兰卡,在昏暗、晃动的车厢中,打算把乘客一瞬间的姿态凝固在了照片中,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快的快门速度。在ISO100的时候,尽管已经使用了F2.8大光圈,可快门速度还是太低。这时,我们将感光度提高到800,快门速度提高到了1/80秒左右,得到了清晰地照片。
把感光度调高,相机对光的敏感度就上来,对光线的感知能力加强了,快门速度也就得到了***,快门速度提高了,车厢中的人就可以保证拍实了。
相机现在高感能力都比较强了,为我们在光线暗的时候拍出好作品提供了保障。现在的主流单反和微单,在ISO1600以下,画质都相当不错。
为了得到一个比较慢的快门速度来拍大海,就需要使用比较低的感光度。这张图片是ISO32拍摄的,曝光时间4秒,把流水雾化了。
我们在相机上常见到的感光度值是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25600,51200或更高,数值很好记,前后两个数是二倍关系,我们称这些数为档,前后两档差一档曝光量,也就是亮暗差一倍。
用好理解好ISO,拍出好作品。
感光度在摄影中非常重要,也是学习摄影必知的基础,那么摄影初学新手应该如何把握它呢?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摄影感光度的知识,帮助你认识这个“小伙伴”并与它“愉快地玩耍”
咳咳,感光度也称ISO,它反映了相机感光器对光线感知的灵敏度。相机的感光度可以分为“自动感光度”和“手动感光度”,“自动感光度”就是相机会自动根据环境光线选择“它认为”合适的感光度,为什么要用“它认为”这个词呢?因为局限于目前技术的原因,相机还不能非常准确地设置出完全合适的感光度,而即使这个感光度设置没毛病,但有时因为我们拍摄的特殊性或者设备的局限性,我们需要用到我们希望的感光度,这个时候,“手动ISO”就派上了用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ISO进行设置呢?一般来说,我们有着“能低就不要高”的说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ISO和画质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ISO越低,画质就越高,ISO越高,画质就越低,俗话说: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一遛就知道了,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特意在黄昏时段实拍了两张图供你们进行对比,请看:
两张图都***用了手动调节ISO,其他参数均是自动得出
大家对比一下是不是很明显呢?ISO 3200的照片放大后噪点明显比ISO 50的照片多出了一大截。
那么再说实际操作中应该怎样掌握ISO呢,一般来说,在阳光充足的晴天,只使用ISO 100 到200就足够了,光线较弱的阴天大概需要400到500,在接近黄昏的时候就可能需要500到600,夜晚最少要800,当然,这些是在你没有使用三脚架的前提下。
在拍摄夜景中,建议你使用三脚架来换取更低的ISO 和更长的曝光时间。
其他情况下,除了更换更好的设备,你还可以通过寻找更好的环境光线来得到更好的画质,或者你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自己创造灯光环境来用更低的ISO换取更好的画质,闪光灯,补光灯,柔光灯,摄影棚等等工具都可以帮你获得更好的光线并发挥低感光度的优点。
希望这些对您有帮助,写作不易,欢迎您点赞,评论留言,以及转发,关注。关注我们,您将获取更多有关摄影的知识,学会更多摄影技巧,如果您意犹未尽,也欢迎点开我们的主页,查看更多往期精品,摄影干货!感谢您的阅读!
零摄影基础,如何入门胶片机?
阳光16法则
测光与自动曝光功能是在胶片时代后期才出现在相机上的,在此之前,人们通常使用测光表。但在没有测光表的情况下,摄影师一般用阳光16法则估量曝光值。
将快门速度尽可能设为感光度的倒数,例如ISO 100的胶卷快门速度设置为1/125,ISO 200的胶卷快门速度设置为1/200。
然后根据口诀判断光圈值:天气晴朗光圈设为f16,多云光圈设为f11,阴天光圈设为f8,如果天气非常阴沉就把光圈设为f5.6,下雨下雪和一早一晚光圈为f4。
至于怎么分辨天气情况,法则后四句也给了解释:当能留下清晰的影子便是晴天,如果阴影清楚但边缘有些模糊就属于多云,如果阴影不清楚但仍然可见就属于阴天,如果没有阴影,天气就是非常阴沉。
Tips.
1、可以再根据互易律对快门速度和光圈进行相对的变化以达到自己需要的效果。
2、以上法则仅适用于春秋两季日出两小时后和日落前的两小时之前,春季需调小一档光圈,冬季需要开大一档光圈。
3、阳光下,被摄体正面受光适用该法则,但是侧面受光需加一档光圈,背面受光需加两到三档光圈。
月光11,8和5.6法则
拍摄月亮有专门的法则:当快门速度为感光度倒数时,满月用F11的光圈,半月和1/4月分别用F8和F5.6。
相机抖动法则
安全快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使用50毫米的镜头时,如果手持拍摄,速度至少要在1/60以上。如果低于此速度,手持拍摄可能会导致拍虚。
18%灰测光法则
用18%中灰板测光会带来最好的效果。如果没有灰板,可以将手掌摊开面向阳光,对手掌测光读数,然后加一档曝光拍摄。而不同的肤色对结果的差别几乎连一档都达不到。
此外,灰卡也是调节白平衡的好工具:相机可以通过用现场光拍摄灰卡对相机设置自定义白平衡,也可以多拍一张带灰卡的照片然后通过电脑后期调整恢复白平衡。
景深法则
对焦点取在整个景深的前三分之一位置可以得到最大的景深。因为焦点后的景深是焦点前的二倍。此法则在拍多排的合影时常用,通常会将对焦点对在前三分之一排处。
曝光法则
经典的建议是:保证高光区曝光准确,低光区随他去。这一建议适用于反转和数码相机。而对负片,特别是彩色负片,最好增曝一档。
不过,在一直很火的高感降噪教程“杰夫流程”中,第一步便推荐影友向右曝光,文中提到:
“向右曝光简单的说就是在相机的正确测光值的基础上再强制过曝,使得直方图里的数码信号曲线在右边垂直边边缘没有被切断的前提下(即高光没有溢出),尽量的让曲线的峰值靠向右边。 这样做的好处是被记录的数码数据中信号数据(即图像数据)和噪点数据的比例更大,就是说图像数据增加而噪点数据减少。”
闪光距离法则
闪光灯距离主体为原来两倍,则曝光应增强为原来四倍。比如,闪光灯在感光度100时的有效距离为20米。如果需要闪光距离为40米,则需要使用感光度为400的胶卷。
动态捕捉法则
如果物体沿镜头的轴线运动,1/125的快门能捕抓下来;如果它垂直于镜头轴线运(从取景框的一边到另外一边)能用1/500的快门速度捕抓下来,如果物体沿镜头轴线成45度运动的话,只需要1/250快门速度就能捕抓下来。
日落测光法则
拍摄落日时,要对落日上部测光,但取景器中不要取到太阳。如果想让照片上的日落看上去比实际晚一小时,可在曝光补偿中减一。
数码冲印尺寸法则
数码照片最佳的扩印尺寸应该不超过长与宽的像素数之和除以200。如果需要影展素质的照片,请除以250。
像素翻番法则
要使数码相机分辨率dpi增倍,像素数要翻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