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脑洞,怎样构图才有冲击力?
什么三分构图,黄金分割,中央,二分。这些其实就是你眼睛👀看到的,自己感觉好看,记录下来的东西,等你找好角度,再看也许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经常看到报道说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摄影师最多的国家,但是各种奖项获得者却完全不成正比。比如其它国家摄影师获国际奖项的比例是百分之一,而中国摄影师的获奖比例可能是千分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个人认为是中国人全民浮躁只注重面子观念和只做表面功夫的教育有关。
比如中国摄影人,百分之九十的人谈论的是怎样将照片拍得更美,很少有人谈论比如:我想拍一部有关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专题片,我想拍一部保护动物的专题片,我想拍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片,我想拍一部即将消失的工匠专题片,我想拍一部医疗存在问题的专题片,我想拍一部食品安全的专题片,我想拍一部教育存在不公的专题片,我想拍一部民工讨薪的专题片......
我不知道中国摄影师有没有想过,摄影的起源是什么?摄影的初衷是什么?摄影的目的是什么?
摄影源于绘画的延伸,绘画源于记录信息,传递信息,在没有文字之前就先有了绘画,象形文字就是根据绘画演变而来,所以图片就是一个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如今的摄影师有几个人的图片是用于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大部分摄影师都在相互攀比谁的图片更唯美,谁的光圈用得更大,谁的背影更简洁,谁的模特儿更漂亮……
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后图片的功能被逐渐弱化,电子通讯的诞生进一步弱化了图片的功能,如今图片成了文字绪述的补充证明材料。而PS的出现让人们对图片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以至于人们对图片的相任度达到历史新低,于是人们索性将图片作为一种取悦于人的***工具来使用,背弃了图片的初衷和目的。
而图片怎么构图更具视觉冲击力?这要看你图片的用途是什么,不同的用途有不同构图方式,图片的用途分五类:
一是参赛,二是参展,三是发朋友圈,四是文章配图,五是图库销售。参赛和参展要严格按征图方的主题要求构图,比如征建筑主题图片,构图时前景要小建筑要大,征人文主题的图片,人要大背景要小。看朋友圈图片的人大部分是外行,他们更热衷于唯美图片。文章配图是为了增加文章的真实性,要以抓拍为主。图库销售要以清晰度为主,还要有人物肖像权授权书,物权授权书,如果没有授权书就要将人物拍小或拍人物的背影,以免引来肖像权权争纷。
所以构图没有固定的口决和公式,所以很多摄影师问怎么构图,还不如问自己拍那么多图片的目的是什么?怎么给图片找到用处?图片有了出处,自然就知道怎么构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