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有全自动功能,又懂色彩用光构图知识?去繁就简,难道会叫不入流的摄影爱好者吗?
全自动功能是由相机自己决定的,有时候想要的测光模式不是自己想要的,比如说想要拍逆光金边的人像,用自动模式拍的话,一般都是面部暗,因为它是***用评价测光模式,所以要想面部不暗的话,要用手动模式选择点测光,对准面部,对焦后锁定曝光,构图完成后按下快门即可完成。
不完全同意这个观点!
全自动~是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象征,现在,高智能化的全自动是降低错误概率,提高准确度和效率的最有效手段,至少,这个全自动可以给到你多组的合理数据参照值,为进一步提升创作表现力提供了准确依据。
而且,如今的摄影创作,已经不再是靠单一前期拍摄所能完美实现的,后期的多平台调整也是完成摄影作品的必须环节。
但是,再高级的全自动相机也是一个设备而已,使用的人 如何使用很重要。
既然有用光 色彩 构图的功底,用全自动获取一组合理的数据,后期再加之软件调整,在不懈的拍照成长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调性,你就是大师!
另外,要想成为‘大家’,艺术修养的积累很重要,可不是会一些构图 用光技巧的那么轻巧的。
摄影作品的质量标准,是看构图、色彩、用光和故事内容吗?
1.创意:作品有没有深层次思想,摄影语言的运用要与创意相配,所反映的主题可以是人、是物甚至可以是一个故事情节。主体必须明确不含糊;
2.用光:光影效果是摄影作品的命脉,摄影是光与影的造型艺术,一幅好的摄影作品,都离不开光的塑造和表现。可见,光在摄影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重要,但要注意光影是为思想服务的;
3.构图:构图是表现摄影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是作品中全部摄影视觉艺术语言的构成方式,它使内容所构成的一定内部结构得到恰当的表现,只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得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4.色彩:摄影作品画面的冷暖对比、明暗对比、互补色的对比、色块大小的对比等色彩语言的运用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光影、色彩及构成再加上思想、构图的合理组织就可撞出美妙的情感火花;
5.片质:图片的质量是否上乘。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优美的构图、鲜艳的色彩、讲究的用光;再挖掘摄影作品的故事,这幅摄影作品就是上乘之作。
优美的构图;
老道的摄影家在拍摄时,就不时的变化角度,去发现最佳的可视角度时才会按下快门。
鲜艳的色彩;
人们欣赏摄影作品时,看到鲜艳夺目的作品会多停留观赏一会。
花红柳绿的摄影作品,色彩淡而不浓,黄中有绿,摄于自然,艺超自然,这就是艺术。
讲究的用光;
摄影是摄于光影中,特别逆光下的光影效果,视觉特别给人震撼。
彩色摄影作品看色彩饱和度,黑白摄影作品取胜的秘诀,就是光影效果用的好。
总之摄影作品具备了以上这些条件,再去挖掘摄影作品背后的故事,有故事的幅摄影作品无疑就是上乘之作。
摄影作品,可以大概的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形式方面,包括构图、创意、视觉效果、光影,氛围等等。
内容、内涵
一张照片,要有对应的主题,要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观者的共鸣。
一张摄影作品,反应的是摄影师的审美,反应的是摄影师的认知……这不是故意说的高大上,而是实实在在的。然后为什么大多数感受不到呢?因为很多人还在视觉效果围城里打转……毕竟一张图片,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构图,色彩……但多看几次,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呢,是否耐看呢?是否能说出背后的故事呢?是否反应当下的问题呢?所以,形式始终是为内容服务的。
构图、创意
完美的构图对图片来说是一个基石,是观看者看到照片的第一感受。图片是否平衡、和谐,主次分明,视觉焦点统一,直接影响观感。
构图有平稳展现的,也有大胆创新的特别视角……都离不开一个平衡,干净,主体突出,轮廓清晰。
视觉效果
视觉效果包括正确的曝光、美好的光影、色彩饱和度适中、层次分明、感染力强等等。这些是一张照片能够称之为摄影作品的基础。
以下是本人在一个藏族寺庙抓拍的片子,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我是爱拍照的妖精爸爸,欢迎大家关注我。
个人认为摄影分为三种:
第一种:记实摄影,真实性,完整性最为重要,其次故事性,新闻类则以时效性最为重要。
第二种:艺术摄影以思想,情感为主
第三种:商业摄影以[_a***_]需求为主
总结:构图,用光,色彩很重要,是重要的表达元素,但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