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景人像怎样用闪光灯?
如果是在市区内,有霓虹灯高楼道路各种背景光源的话,就快门放慢光圈调大。试着拍两张看看除了主体人物之外的背景是否足够可见。调整完毕之后打开闪光灯,也是多拍几张边调整闪光灯功率。这样的话近处的人物主体就会被灯打亮,等于是快门速度相当于灯闪的速度(一般是1/250秒),不怕抖了。而后面的远处背景则被较慢的快门长时间曝光,也会不是很黑。
夜晚拍摄人像时,尽量不要使用机顶的闪光灯,或者说绝对不要使用机顶的闪光灯,因为他会将人物脸部拍的光线非常平,看起来惨白一片。
如果是在室内拍摄的话,可以直接使用跳闪,就是将闪光灯安装在相机上,灯头对着天花板闪光,这样的光线会经过天花板的漫反射之后,将房间变成一个巨大的柔光像,光线会遍布房间内,各个角落不会有难看的阴影出现。
也可以使用侧跳闪,既闪光灯不再对着天花板闪光,而是对着在人物与相机侧面的反光板闪光,这样,通过反光板反射出来的光线,首先会比直接对着人物闪光柔和很多,另外会在人物的脸上形成高光和阴影,这样的人物看起来会更加的立体。
如果是在室外拍摄的话,那么这些方法不太好用,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柔光伞放置在人物的侧逆光或者是前侧光的位置。对人物进行补光,再通过使用快门和光圈来控制背景的亮度。例如,如果我们将快门开到200的话,那么拍摄出来的照片只会有人物是亮的,背景是黑的,因为1/200的快门速度不足以支持相机获取背景的光线和细节。而如果我们在同样参数下将快门速度将慢至30,那样就可以得到一张带有背景的夜景人像图了。
这个说法听起来挺玄奥,其实非常的好理解。闪光灯只能控制主体的亮度,因为它的功率有限,远远达不到控制背景亮度的功率(在室外拍摄,至少要上万个闪光灯同时闪才有可能控制一百米左右的背景的亮度),所以背景的亮度与闪光灯没有一丝的关系,背景亮度的决定性因素是光圈和快门相互的制约。
如果是专业的摄影师,她会选择使用更多的闪光灯,例如一枚闪光灯对人物的主体进行补光,另外一枚则从侧后方打过来对人物的轮廓补光,制造轮廓光,让人物从背景中完全剥离。
闪光灯是非常复杂的一门学问,如果想要彻底掌握它,最好的办法还是多练。
我是M档。
一、准备。夜景人像会准备两个或三个闪光灯,一个放在背面构造轮廓,一个给模特正面补光,一个从上往下补光。当然看实际情况来布光,大多数时候都是单灯。注意要在没有其他灯光的环境下拍摄夜景人像。
二、测光。关闭闪光灯,将ISO设置为400-800(尼康810),光圈最大减一档,对准背景处进行测光,瞄准镜中曝光指示在平衡点,按AE-AL一直锁定曝光。按下快门(100),测试一张,如果背景太暗,则适度提高ISO或降低快门速度,再测试。
三、拍摄。打开闪光灯,单点对焦,进行拍摄。
一点夜景人像的心得:高感慢门大光圈弱补光。在你还不怎么理解用光的时候,可以先用光圈优先,调大光圈,然后感光度自动,闪光灯用TTL模式。拍完了再用这组参数用M档,然后分别去理解参数变化对画面的影响。夜景人像很重要的一块是光比,人物要溶于环境又要优于环境。还有光质和光位也是需要慢慢练习理解的。
闪光灯的使用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事情。
一些初学者容易在夜晚摄影中,因为没有合理使用闪光灯,造成拍出来的照片背景一片死黑,主体又太白。闪光灯使用好了的话,不仅能给照片添彩,还能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特殊效果。
关于夜晚摄影中的闪光灯用法,简单来说,注意以下几点——
一、除非是突发新闻摄影,要抢时间,来不及调整闪光灯。否则尽量不要让闪光灯直接照射到主体上。可以通过周边的白色墙壁、反光板等,把闪光灯的光线按照一定的角度反射到主体上,或者利用引闪器,让闪光灯离开相机引闪。
二、有时候我们拍摄夜景留念照的时候,可以用三脚架把相机固定住,然后用长时间曝光,比如6秒、8秒等,这时候就可以在按下快门以后,手持闪光灯在需要的角度对着主体闪光,这样不仅能避免主体顺光的平淡,还可以有效地避免闪光灯形成的黑影。
三、给闪光灯头缠上几层纱布,把闪光灯的硬光源变成柔光源,在降低闪光强度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使人物和环境融为一体。
四、现在的数码相机感光度都很高了,在夜晚摄影中,尽量使用现场光,闪光灯做***光就行了,这时候需要根据闪光灯的指数确定相机的光圈大小,合适的光圈控制,是保证闪光灯效果的关键。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在夜景摄影中合理利用了闪光灯拍出来的效果。(图片来自网络)
手机摄影中的专业模式拍摄什么内容好用?
手机专业模式一般来说拍花草、小昆虫比较理想,微距也非常不错,还有一些近距离的人物风光也还可以。手机拍照主要受镜头的限制,如果拍一些大的场景容易产生比较多的躁点,大的场景其实也没必要用专业模式,一般自动模式也就可以了!
谢谢邀请!
我想你问的问题应该是手机摄影的专业模式在什么场合下使用?现在的中高端的智能手机拍照都有专业模式,主要是为一些追求画质和特殊效果的摄影者开发的,对于一般的摄影爱好者来说,现在手机拍照的智能化程度较高,用普通模式拍照就可以了,很少使用这个功能。
要使用专业模式拍摄,一般是使用过数码单反或者微单的摄影者,或者对摄影基本参数的调整运用有所了解,以[_a***_]手机为例,可以手动调整项目的有测光模式、感光度(ISO)、快门速度、曝光补偿、对焦模式(AF)和白平衡。那么,在什么场合下使用手机摄影的专业模式呢?
1.对画质有要求的场合
有的摄影者对画质有着特殊的要求,喜欢使用RAW格式(原始图像格式)拍摄,以便在后期处理时的调整宽容度较高。现在有些手机带有这种格式,以华为手机为例,使用RAW格式拍照,必须使用专业模式拍照。
2.对速度有要求的场合
比如拍摄快速移动的物体,如赛车、飞奔的动物等,如果快门速度太低,被拍摄物体就会模糊,所以要求强制提高快门速度,并且使用AF-C ( 连续自动对焦) 用于拍摄移动物体。比如要把流水拍成如丝绢一样,必须把快门速度放慢,不过,使用华为手机的“丝绢流水”模式也可以拍摄也可以到达相同的效果。
3.在暗光场合下使用
如拍摄浩瀚的星空,一般需要长曝光,而且不容易对焦,这就需要使用专业模式进行拍摄。重点需要调整的参数有3个,感光度不要过高、快门速度(25-30秒)、对焦(手动对焦到无穷远),其他参数不用调,就可以拍出浩瀚的星空。
其它特殊情况有时也需要专业模式,如微距拍摄时不容易对焦。其实大部分场合也没必要用专业模式,一般自动模式也就完全可以了!
想了解更多的手机摄影知识和技巧,可以关注我的《今日头条》个人主页《董宏伟手机摄影》,感谢您的点赞、转发和关注。
现在手机里一般都有专业模式,可是专业模式是什么意思?在什么时候用呢?
手机的专业模式也是手机里的手动模式,可以对相机的感光度,白平衡,对焦,快门时间等进行设置,帮助你拍出更加满意的照片。现在一般的安卓手机都有这种模式,苹果手机虽然本身没有,但是有很多软件可以使用手动模式,比如Camera FV-5等软件。
那么专业模式在拍摄什么时候使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夜景
我们知道夜景一直是手机拍摄的一大短板,因为手机本身硬件的局限,即使是有了更加高级的算法,依然不太令人满意。可以使用手动模式,却可以让你发挥手机的全部拍照潜能。***用低感光度,长时间曝光的方法可以拍出不错的夜景,但是由于曝光时间较长,随意应该配备三脚架使用,或者将手机靠在某处拍摄。
2,慢门拍摄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使用手机拍出光轨,星空或者光滑水面的照片,这也是使用了手机的专业模式。这个主要还是使用了专业模式的延长快门时间的功能。
3,微距
专业模式在拍摄微距时也经常用到, 不过是静物微距,事先在专业模式调好焦距,对准主体后可以直接拍摄,自动模式下会不断改变焦距,对焦不稳定。如果是新手,一般不建议在动物微距上使用,因为动物容易活动,这样会对焦不准,需要频繁改变焦距,随意动物微距还是自动模式下比较方便。
总结:手机的专业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你还不太熟练,很容易拍不好,可以先使用自动模式。如果你使用熟练了,那么在拍摄夜景,微距,慢门的时候,专业模式肯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里手机这样联盟,如果你喜欢手机摄影,欢迎关注评论。
手机摄影中的专业模式拍摄什么内容好用?
答,手机摄影中的专业模式拍摄以下内容好用:
(一)当需要输出 RAW 格式文件时,一般都要用专业模式才有这个功能,这个功能输出的 RAW 文件在后期处理中可以满足一些特定的需要,可以去掉手机内部的影像优化项目
(二)当在暗光环境下拍摄时,如果对手机自动给出的参数设置不满足,可以用专业模式在适当的降低了快门速度以后,进一步的降低 ISO 数值,以提高画质,但是理论上是这样的,而实际应用中效果不一定如预期,因为专业模式关掉了手机所有的优化功能,而这些功能非常重要,包括:HDR,AI,机内优化,去除噪点,多张照片合成等等,拍摄夜景或暗光环境时可以用专业模式,但是效果不如夜景模式好,如果专业模式配合三角架和最低的 ISO,情况会好一些
(三)长时间曝光时用专业模式好用
(四)精确控制曝光量时虽然其它模式也可以通过对焦环调节亮度,但是专业模式更好用些
(五)在拍摄静物时,需要精准对焦时用专业模式更好用
(六)在需要事先手动设定对焦点,对焦距离时用专业模式更好用,比如拍摄快速运动中的物体
(七)在需要精准确定白平衡时,用专业模式更好,有些时候为了实现照片的某种风格,需要手动调节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