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把摄影构图的几何元素运用在实际构图中?
首先谈谈摄影构图的目的,摄影构图的目的是当我们把镜头对准被摄体时,为了强化和突出主体,生动而鲜明的表现被摄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立体感、动感和空间关系等等,使之达到符合观者的视觉规律和审美情感,以获取最满意的视觉效果和视觉美感。
摄影师如何更好的把摄影构图的几何元素运用到实际构图中去呢?这就需要摄影师带着自己的思想,针对不同的拍摄对象,结合实际的形态、线条、明暗、质感和色彩等用视觉语言,或者说是用恰当的构图语言来完美的表达出来。
三分法:是将画面中几何元素的长和宽各自平均分割成三等分,摄影师在实际构图时应当将你所要表现的主体放置于其出现的四个黄金分割点中的某个合适点上,经过这样的摄影构图处理后画面给人一种宁静、稳重、安定、富有节奏感和方向感的艺术效果;
居中法:是利用摄影构图的几何元素,将主体放置于画面的中央位置,以达到摄影师要重点强调主体、要突出主体的视觉效果;
S曲线法:极具几何元素的S曲线线条,在实际的风光和人像摄影构图中最能发挥其引导线的作用。摄影师可以利用其几何元素将峡谷、河流、山峦、林间小道等景物婉转而优雅的展现于画面,将女性婀娜多姿的迷人线条勾勒的更加完美:
三角形法:当摄影师眼前出现一些建筑或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实体时,认真利用好三角形稳定的几何元素来进行摄影构图。以体现被摄对象的力量感、厚重感和稳定效果;
对角线法:如果摄影师所观察到的是有对角关系的被摄对象时,在摄影构图上就应调用对角线的几何元素来强调主体,***用对角线的构图方法进行拍摄,会更好的实现画面的张力和动感效果。
总之,所有作品的构思都会从作品的构图中体现出来,没有最好的构思也就没有最好的构图以及最好的作品呈现。要更好的把摄影构图的几何元素合理的运用在实际的构图中,还要靠摄影师们更深化地去实践和提炼,这样才能完美的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
如何更好地把摄影构图的几何元素运用在实际构图中?
如何更好地把摄影构图的几何元素运用在实际构图中,在摄影构图中,有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在画面中找几何元素。
如何更好的运用几何元素到摄影实际构图中?
就是说你不能还不会最基础的构图,就想在构图中运行几何元素,这是不现实的。
直线:
第二个,要有敏锐的摄影观察力。
有时画面中的几何形状是不明显的,要通过观察去发现。
斜线:
圆形:
第三,要有摄影构图创造能力,创造出你想要的几何元素。
没有需要的几何元素图案,想办法,找角度,用光线等等创造出来。
曲线:
三角:
如何更好地把摄影构图的几何元素运用在实际构图中讲解完毕。
头条号:紫枫摄影后期教学
专注于摄影及后期教学二十余年 简单清晰 讲透原理 突出可操作性 关注后可查看大量系统化,系列化免费教程!
关注后点头像进个人主页,点私信,写 学习 两个字,系统自动回复加入紫枫粉丝群方法,群内下载软件插件,滤镜素材等***,交流,答疑,完全免费!
很多书讲构图的实战,其实构图好与坏是相对的,并没有一成不变构图。一般来讲符合一定的几何图形会让照片增加悦人美感,让人极度舒适。初学者的基本构图就是黄金分割,其他什么三角、平行线、视觉线等等构图也都是后人总结的。我觉得,首先要把重要的美好的瞬间拍下来,抓拍之类的构图可以在后期二次构图(很多***的片子大部分都是如此),抓拍的二次构图才是看摄影者的功力。风光之类或人像摆拍最好是构图一次完成,让片子的像素最大化。(照片摄于云南建水)
有人说中国山水画构图由近景、中景、远景等元素组成,几千年来一成不变,应该如何创新发展?
山水画形成一千多年来,形成了自有的章法和构图规律,早在南北朝谢赫就提出了“六法”,这是中国画审美观的基础,也是后世对中国画的基本要求,到了宋代,山水画成熟了之后,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三远法,即高远,平远,深远,直白的说就是仰视,平视,俯视三种视角,三远法的提出,给山水画指定了一种创作方向,三远法与六法的相结合,加上中国画散点透视的特点,形成了山水画主流构图方式,并且在后来的山水画创作中一直在应用,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与西洋风景画所不同的地方,西洋绘画是焦点***,用光影的变化体现物体的形象质感,中国画不重视光影效果,注重的是物体的阴阳向背,景物的组合可以有取舍,可以在中国画构图原则下进行加工,所以,中国山水画所绘制的景物与实物不同,在实景中可能找不到画中的景物,但是,去过景点的人就能认出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也是中国山水画的妙处之所在。
到了近代,中国画引进了很多西洋绘画的元素,对光影效果的处理也应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引起了传统山水画与现代山水画的论战,大凡新生事物出现的时候,都会有质疑的声音出现,但是,中国画是要发展的,与世界艺术的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中国画的根本是不能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