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的基础是“横平竖直”,那么又有哪些构图方式,是不按“横平竖直”的?
除了横平竖直的基本构图方式,还有常用的曲线式构图,例如河流、小路、公路、鱼漂等形成的曲线。
摄影中,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构图。我们之前说过很多的构图方法了。我们还说过一句话,构图无绝对!我们可以表现横平竖直,比如大多数的风光作品,特别是带有地平线,海平面的情况下,都是要求横平竖直。
我来说2种不是横平竖直的构图,也是相对用起来比较多的。
1. 框架式构图:利用有形的景物或者抽象的光影处理给照片设置前景,可以有效的突出照片的主体元素。
2. 无地平线构图:用来表现细节,色块和纹理。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不用表现横平竖直。
构图的方式有很多种,活学活用才是重点。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飞侠头条号。
谢谢邀请!
摄影构图中讲求横平竖直只限于拍摄建筑和有地平线的风光以及个别有参照物的照片,其他的都可以随意,有的景物或人物故意拍歪倒拍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是以新颖的方式呈现照片的主题思想。
这几张我咋看都不是你说的“横平竖直” ?其实啊!心中有个大致的概念就得了,什么黄金割了,九宫格了,横平竖直了,别被开班那些货带沟里去了。既然你有了这个爱好就别急于求成,闲的没事背着手用眼睛看,用心去琢磨,对比别人拍的作品,时间久了虽然达不到那些大师的境界~你自己有了满足感也是一种成就!还有就是要习惯于别人的说三道四![灵光一闪][灵光一闪][捂脸][捂脸][捂脸]
其实并没有明确地说过构图的基础就是“横平竖直”,只能说横平竖直是最基本的一种构图方式。概况一下的话,构图的基础实际上是各种“数学几何元素”,比如各种点、线、面、图形等,强调利用重点元素的位置关系,营造出视觉冲击力。
比如常见的最简单的“点构图”,就不算横平竖直。画面中有且只有一个显眼的单点,这个点会成为整个画面的视觉焦点,有效吸引观众注意力。
经典的曲线构图,包括S构图、C构图、螺旋线构图……曲线构图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看上去有韵律感,有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常用于河流、曲径、小路等场景。
(S构图)
(C构图)
(螺旋线构图)
三角形构图
(把画面分为多个三角形,然后把拍摄元素合理地纳入这些交叉的地方)
透视构图
(这种方式非常容易引起观者的注意力)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构图方式都与几何数学有关呢?因为摄影是西方人发明的,发明出来之后,为了拍的更美更具艺术性,他们就借鉴了西方绘画当中的一些理论。构图就是西方绘画当中的,西方人喜欢用数学思维把一个技能进行量化(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有很多画家都是研究数学的,比如达芬奇),量化完了之后形成各种构图方法,大家就很容易就学会了。而我们中国的国画是没有构图之说的,国画讲求的是意境。意境是个比较虚比较主观的东西,密不透风,疏可跑马,就不像构图方法那样容易学会和传播。
如何欣赏一张照片的构图?有哪些在构图上十分出色的摄影作品?
以我浅薄的摄影知识略述一二,个人见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批评指正。
图一人像:人物居中,背景虚化,猫靠画面三分之一处。这样构图中规中矩,使读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人物,主题突出,一目了然。
图二建筑:主***于画面黄金切割位置,主次分明,明暗交织,树木剪影更加突出城楼。佳片!
图三[_a***_]与人:作者***用比较少见对角构图,一束光将故宫红墙切割,人物并不突兀。个人以为神作,实乃可以不可求(⊙o⊙)哇!
一张好的照片一定是在一定意义上协调的,有规律的。
人天生就对有规律的东西有特殊的好感。
一张照片,里面的物体都是点,线,面的组合,如何组合,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如何组合出美,是我们所向往的。
摄影有很多种不同的构图法则,也可以是说,人们发现这种组合是美的,于是变成了基本构图。
比如三分法
比如,对称
比如框架构图,等等
我们在看到一张照片时,首先是第一感觉这张照片美不美,然后可以分析这张照片使用的是哪种构图法。
下面是两张我拍的图片
这是对称法
这是引导线。
这两张照片不算好,但是确实是很明显的使用了构图法则,导致我们看到这两张照片时不会觉得很杂乱。视线很清晰,主体明确,不会说需要盲目的寻找主体。
平时多看看一些摄影方面的书籍,和朋友交流一下心得,相信摄影水平可以很快得到提高。谢谢
在拍攝花卉时人们只是拍花朵却忽视了枝叶,没有枝叶的花是不完美的,好比人长的好看还不够,还须要身材服饰去烘托,花卉更是如此。选择花型其实就是花-枝-叶的全部,才有精气神栩栩如生过目不忘。
自己欣赏照片时,第一眼就看它的构图,然后才会留意清晰度和用光情况等。而且乐观地估计,绝大多数摄影人都会这样。因为在照片拍摄时,首先注意的就是构图,然后才是对焦和测光。哪怕是抓拍抢拍的照片,来不及时可以忽略对焦和测光(因为相机对此有自动),但没有忽略构图的。
欣赏框架构图。例如下张天坛公园的祈年殿照片,是在它的北面门楼里拍摄的。虽然框架也很美,但欣赏它对画面的装饰作用在其次,主要看它是否起到凝聚注意力和收拢视线作用,引导受众集中欣赏被它“框住”的主体部分。
不过,这张框架构图照片也有不足,如果拍摄时能有个凳子,机位就可以再高些,框架的上部分占比就会小些,视角差就不会这么大。
欣赏三分法构图。例如下两张照片,主体都是地面上的景物,而且很美;又加之天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此,拍摄构图时,均让主体占比2/3。
拍摄风景类照片***用三分法构图时,主体的占比是2/3还是1/3,一般都看天空情况。如果天空绚丽多彩,而地面景物比较普通时,天空是主体,占比都在2/3左右;如果地面景物很博眼球而天空景色平淡时,地面景物占比都在2/3左右。这两张照片构图的占比就依据于此。
上张云山雾罩的照片不再去说明,简单说说下张。这张照片拍摄于我地区疫情解除后的一个早晨,人们恢复了以往的无忧无虑:山顶上的人在登高望远;两段可视路面上的行人,愉悦地玩着手机;还有刚刚离开顶峰、悠闲下山的人。因此,他的主题应时应景,有正能量;而三分法构图,又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这些。
也有遗憾:如果这张照片提前2~3秒按快门,效果会更好。
欣赏井字构图。如下两张照片,是春天的早晨拍摄的,最大特点是利用井字构图并较好地利用了晨光,花瓣上留下了清晰的花蕊阴影。
可以设想,拍摄这样常见的单朵小花,如果不***用井字构图,这两张照片看上去就不会这样顺眼。当然,两张照片的背景虚化和色彩都不尽完美,主要是拍摄时的环境造成的。
自己认为,欣赏构图精美准确的照片,每位摄影人的图库里都有不少。个人所例举的照片,并不是构图“十分出色”,而是用它来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