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摄影中,构图是不是相比过去显得越发不重要了?
构图在摄影中永远都重要。人们总结出来的那些个构图法则,比如三分法构图、对称构图、框架构图等,是为了让大家学习摄影时有规律遵循,这样学习的效率会更高。
但是法无定法,尤其是涉及艺术的领域里,你一旦把这些法则和规律学会了,并且通过大量的实践将他们融会贯通后,就可以艺术性的打破这些规则。
所以大家不要为了构图而构图,不是说主体一定要安放在画面中心或者三分线上。我们要明白构图的目的才行。
照片作者:谷雨
构图的目的就是把读者的视线引到画面的主体上,从而凸显作品的主题表达。就是说能满足这样的效果的构图就是好的构图,但一定要注意画面的整体均衡。
照片作者:路偷摄
同样一个场景,不同角度拍摄的画面,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画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位置和关系怎么安排,包括色彩的搭配都属于构图的范畴。
包括你说的故事性,没有一个恰当的构图也是凸显不出来的。
所以说构图一直都很重要。
我是路偷摄,蜂鸟网、大美摄影网、京内***邀手机摄影讲师。欢迎关注我头条号“手机摄影手册”,您每一次的点赞、转发和评论都是我继续创作的无限动力。
不是不重要,而是越来越重要了
构图,在摄影人眼中,就像建筑工程的框架,没有好的框架,房子再好看也会出现问题。
那么构图对于主题的关系就已经很明确了,好的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的。
一幅好的照片是减法做出来的,减法怎么做,还是靠构图,就是应用构图原则,把不需要的元素排除画面之外。
构图也是对光影运用的一个先决条件,没有构图,也就没有光影的选择。
我个人感觉摄影构图永远都是摄影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没了摄影构图,构图就像人的身体骨架,如果摄影缺失了构图,那么这张照片就像失去了灵魂一样。
摄影构图无论何时它都会存在照片中,只是你看作者会不会体现构图,体现好了的话就是画龙点睛,体现不好就是画蛇添足。
例如三分法和水平线构图,这两种构图方法依旧是当今构图中使用最多的构图方法,这两种构图方法可以更好的体现你的画面,使画面更有张力,更规矩。
还有最常见的是大家拍建筑商业等物体时喜欢的对称法则。
对称法则,对称法则对于这些标准的建筑拍摄来说更显其大气豪放一面,这就是对称构图的重要性!
还有很多种构图方法,都是拍摄时常用的,像黄金分割,s,三角,等等好多种,都是拍摄时经常用到的,所以说构图从来都是非常重要,如果身为摄影师的你说构图不重要了,那么我想这个摄影师一定也不怎么厉害。构图真的非常重要,好的构图是表现一张照片更好的一种技巧。
以上就是小编个人观点,如有更多更好建议,请下方留言,你们的关注与支持是小编前进的最大动力!
构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现在的摄影环境中,一台高画质的相机可以说是人手一台,在画质上已经分辨不出差距了,那么只能在照片上一较高下影响照片的综合水平的因素除了画质以外,剩下的就是光线以及构图了,所以构图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图中的前景就是右侧的树,如果没有这棵树的话,可能没有办法让观众更加能够体会到地铁的距离和高度。
三角形的构图,会让图像看起来更加自然,而且会将图像安排的满,不会让人看到有很空的感觉
引导线的构图方法,会让人们的视线随着引导线的方向移动,集中在引导线图中,以及引导线的中点。
所以构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现在能让摄影大师们一较高下的最重要的一点。快门谁都会按,但是如何将快门里的东西摆得漂亮,这才是***真正的水平所在。
构图还是很重要的,它是一张照片的筋骨,如果构图不好,看上去就没有了精气神。
但目前构图在前期的重要性确实有所松动,之前大家都用胶片机,那真是不可重复的一个创作过程,构图不好,曝光不好,当你洗出照片才发现,那基本就废了,可能再次拍摄的机会都没有了。
数码化之后,随着像素的大大提升,可以在后期进行二次裁剪构图,还能保证成品的质量,所以从心里确实会放松对构图的绝对的关注,因为你有了后路,有时就会松懈。
目前有一些相机可以支持先拍照后对焦,照片会包括很多的数据,包括对焦数据,在后期可以重新选择对焦点,这都是技术发展后带来的便利性,让没有及时对焦而丧失一张好的拍照机会,也能在后期产生多个成品结果。那么,构图也是如此。
但有些在目前的技术也是无法挽救的,比如角度,你选取了某个角度不好,这在后期也无法挽回,所以前期的拍摄技术还是最重要的一个过程。
打好扎实的前期技术基础,才会能给后期留有发挥的余地。
更多摄影问题,请关注头条号和悟空问答号“游梦人Dream”
有粉丝提问——美术构图和摄影构图是一样的吗?
美术构图和摄影构图当然不一样了,但是两者有相通的[_a***_]。下面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摄影构图
1.线条构图:包括对称、引导线、三角等…一般把我们拍摄的主体安排在对角线或对称轴上,线条会变成我们视线的引导线,来达到突出主题的效果,而且画面感也很平衡舒适。
2.九宫格式构图:把我们拍摄的主题放在4个交点上,这种构图符合我们视觉审美习惯,也是让观者一下子抓住我们拍摄的主体。
3.等分法沟通:横竖都可以,也称“三分一构图法”,类似于黄金分割!
二.美术构图
因为美术构图中有些和摄影构图基本是一样的,如对角式构图、九宫格构图、对称构图等等!下面说下摄影不常用的。
1.U型构图:画面主体在“U”字内,画面***形成U字,这种构图突出主题,使画面更灵活和生动。
2.放射构图:由一个点向四周扩散,起引导作用,给人视觉冲击力强!
3.向心式构图:主体处于中心,四周景物由中心散开,用周围景物将人视线引向中心。
总结:美术构图和摄影构图大同小异,无论***用什么构图方式,把你想表达的东西呈现出来就好了!
摄影构图和美术构图是两件事。
但是不管是摄影还是绘画,都需要去考虑画面的构成,所以构图在这两种艺术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体是怎样的呢?
首先,摄影的构图是根据画面平衡感,去进行调节的。这个平衡感不仅要考虑画面的物体比例,还要考虑颜色,大小,以及镜头的清晰度,等等各个方面去进行考量。
所以我们在进行摄影的时候,很多摄影师会选择打开摄影设备上自带的网格,可以根据网格去找构图可以使用的点。
当然了,成熟的摄影师,心中已经知道应该怎样去进行构图了。所以他们不再需要使用网格。
但是我们平常在拍摄的时候,可以打开手机自带的网格设置,去寻找更合适的画面中心点,这样拍出来的照片会更舒服。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真正的摄影是不需要去进行构图这样的思考行为的。
其实这个理论在任何一门艺术里面都实用,虽然我们会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但是这一定是,建立在我们对这一门艺术有了足够的了解之后,先做加法再做减法才能做到的。
所以我们再去进行摄影的时候,最好还是尽量考虑一下构图的问题。
把物体放在画面的哪个位置会让画面看起来更舒服,这就是最简单的道理。
那么画画的构图又是什么呢?
在画画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有一个描绘的重点。他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株草,也可能是一只鸟,可能是一座山。在画面里面我们总能找到一个相对重要的东西。这个时候我们在去画的时候,就要考虑画面的节奏了。
那么构图就是节奏的一部分。
就像摄影的取景框一样,我们需要去选择把哪一些画面以怎样的比例放进这张画里面。
和摄影不一样的是,我们无法选择进入镜头的东西是否存在,但是在绘画里面我们却可以选择。
有一些不必要存在的,或者是放在画面里面会破坏整张画面的效果的东西,我们就可以把它删除。
也就是说,在画画的时候,进行构图的考量时,我们可以更轻松的去做减法。
所以无论是在画画的时候,还是在摄影的时候,都需要去考虑构图的问题。
区别就在于,在去画画的时候,我们可以对画面有更细致的把控,在摄影的时候,我们对画面的把控往往体现在,对于比例,和光影的把控上。
首先我们我们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构图?
构图是一个造型艺术术语,它是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它是一个确定并组织元素以产生和谐照片的过程。
根据我个人实践情况,来说一下美术构图与摄影构图的同与不同。
摄影的构图源自于绘画,摄影的美学风格源自于绘画。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画意摄影(Pictoria Photography)就是强调利用绘画的构图方式来摄影。
美术与摄影都是在一个二维框架内通过点线面的搭配与聚散,表现一个或多个超二维,或者多维空间,以此来表达某种内容或思想,或者一个主题或者生活片段。
然而,摄影与美术又有本质上的差异,许多时候,摄影是瞬间不可***的,面对一个画面,只能去解读,却不能设定;而美术则可以在艺术家的脑海里预先思考构建每一个元素的位置,让给他们在一条直线,或者成“S”线布置。
实际上,美术构图与摄影构图没有一个明确的割裂线条,同属于艺术的范畴。
如果大家还有什么好的见解,可在下面留言评论转发!
摄影与美术的构图,
不敢说完全相同,但有相似之处,
好的摄影作品和美术作品,
它们主体内容的画面比例一定是比较恰当的,
但摄影的某些构图,
是绘画中不常出现的,
比如大角度的仰拍和俯拍,
一般绘画写生中应该是很少有这两种类型的构图的。
一样的,绘画和相片都是静态的,这种静态画面要的就是最好最完美的那瞬间,绘画的构图讲究比例协调,不同的比例能提现不同的涵义,一个三角形,正的是金字塔,提现一种稳重和威严,而倒着就是不稳和危险,那你想表达运动员的***,总不能拍坐着,得拍倾斜的姿态,这不就因为构图的重要性吗?
拍照时,取景和构图有什么区别?
我的理解是取景是皮相,构图是骨架。比如你站在一片大草原上,四面有山有牛羊,如何取景,如何取舍就要考验摄影师的审美能力,你决定对有山峰的一面取景,山峰放在照片中的哪个位置?这时又要考验你的构图能力。面对好的风景好的素材,构图不好也很容易成为废片,景色一般但是构图天马行空,也能成为好的照片。
取景和构图有什么区别?
取景包括取景范围和取景角度,而构图是在确定取景后再对主体进行位置摆放,因此它们是前后的关系,先取景,再构图。
1.取景范围不同,表达的意境不同,构图方法也不同。
缩小取景范围或近距离拍摄,更适合表现主体的神态细节和动作,构图时就尽量避开与主体毫无关系的元素。
拍摄时可用大光圈虚化背景使画面更简洁,也可以找个暗点的背景,降低曝光补偿,突出主体。
如下图,虚化背景,利用斜线构图,沧桑的秋叶也多了几份活泼
拍摄/志励好摄
如下图,利用黑背景突出主体,构图时利用前景增加层次
拍摄/志励好摄
取景范围大,主要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构图的难度也会变大。按快门前多观察环境中有哪些元素能用得上,能够一下子能看到主体。
比如与主体形成大小对比,颜色对比等,也可以去寻找一些图形或线条,让它与主体联系起来。
如下图,取景范围大,构图时利用线条引导视线到江边玩耍的人。
拍摄/志励好摄
2.取景角度和构图其实是同时进行的,当你在考虑取景角度时,头脑里就已经想好了怎么去构图,所以才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取景。
拍摄时多观察主体的特点,用什么角度可以更好的表现出它的特点。
比如下面这棵爬山虎,它是往上爬的,取景就要仰拍才能拍出它向上爬的感觉,用对角线构图法突出它往上爬的速度。
拍摄/志励好摄
比如要拍落叶,取景就放低角度,构图时物色好其中的一朵就行了,并找出与它对比强烈的其它落叶,使红色更突出,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也让画面更有空间感。
拍摄/志励好摄
总结:
取景是拍摄第一步,确定了取景,再想着怎么去构图照片更完美,主题更鲜明,主体更突出。
取景范围大,强调主体与环境的融合,构图要善于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取景范围小,强调主体细节,构图要做到使画面简洁
取景角度和构图是同时存在的。
想了解更多的拍照技巧,关注志励好摄
每天分享摄影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