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风景摄影,能不能给我些基础的建议?
给风光摄影爱好者的一些建议:
二、地平线
不是为了追求特殊的效果,建议你把地平线摆正吧。
地平线表现在画面里有两种:
2、在画面里看不到地平线的,外国风光摄影师叫“近景风光”。
如果我们在拍摄时不注意地平线的平衡,一样会对你画面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地平线的平衡与否,会决定你一张风光照片的成败。
五、摄影技法手段要多样法,不要局限。
六、不要过度后期
七、请不要再强调“原片直出”
八、一名好的风光摄影师三角架与云台非常重要
以上的一些建议,只是给一些爱好者的初级建议,如有不对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提出指正和批评,谢谢!
初学风光摄影,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了解风光摄影的种类,什么是风光摄影。
风光摄影可以分为自然风光(一般是自然形成的风光,像江河湖海、大漠山川等)、人工风光(城市风光、园林风光等)。
2、刚开始学习风光摄影,应该***取先近后远,立足本地的原则。
可以先去城市的公园或周围的小园林,进行拍摄,练习选景、用光、构图等基本技巧。
3、风光摄影在学习拍摄技术技巧的同时,要多看网上或其它风光摄影画册的优秀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4、关键是多拍多总结多交流。
初学风景摄影,能不能给我些基础的建议?
风景摄影也好风光摄影摄影其实差别不大都是使用手里的相机和镜头记录下你看到认为最美的瞬间,那么最开始我们学习风光摄影呢?
锻炼自己发现美的眼睛,风光摄影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去寻找那些最美的地方,好的风光摄影其实大部分原因是拍摄的位置,技术操作对于风光摄影来说非常简单而且固定。
我觉得最开始学习可以先去模仿,多看那些大神级别的摄影作品,看看这些风景是不是就在你的身边如果可以去尽量去寻找一样的位置去模仿人家的作品,这是一个非常快的学习方式。
看再多的书再多的理论不如自己去实践,但还应该掌握一些拍摄风光的知识,这些知识其实非常固定例如三脚架+相机+广角镜头+ISO100+光圈F11-16+AV档,基本所有的风光拍摄都是这套组合,但对于好的作品来说这些简单的操作往往还是不够的。
只有自己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多实践发现拍摄的问题在回来上网查询,一切都可以得到解决,而且进步非常快速,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什么技术是难题了,唯一的难点在于如何创造出精彩的瞬间,如何发现精彩的瞬间,这才是最难的。
上面讲了一些小知识,我觉得最还是还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很有效的,例如去多看看高手的作品,自己能不能尽量去模仿一下,在拍摄中遇到哪些问题回来赶快去查询一下,是操作不对还是拍摄的时间不对,相信随着你的逐步深入一定会进步明显。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一些帮助,谢谢。
初学风景摄影,能不能给我些基础的建议?答:一,做为一个喜欢爱好摄影的人,首先要懂得摄影器械的基本操作,和各种镜头的属性特长。要懂的什么是风景摄影。而风景摄影也是会分出很多类,而不能统一而论。而我们在风景摄影中,喜欢特写还是大场面。如;我们去一个地方旅游,山川壮丽,海域遼阔。那我们就需要大广角,而把祖国的山河海域,通过你的作品摄影而展现出来。而同样是风景拍摄,如你想对一个崖,一群鸟,一个峰,一棵树或松或朝阳晚霞,这时就需要一些大的变焦镜头,而把很远的景色给拍摄下来,而达到我们拍照摄影创作的目的。这就需要熟知拍摄作品的目的和镜头的和谐。二,做为一个初学摄影的爱好者,在初步熟悉像机的功能镜头光圈焦距快门速度感光的属性后,那就是构图。怎么把一个拍摄的作品拍的看着舒服,再深点的话,加入我们的创作心意。逐步渐进到有意境,有创意,有文化,有美感的佳境中。这些个都是我们初学者需要明白和撑握的基础入门知识。回答完毕。
广角镜头是风景摄影的必备,16-35就比较好用,只是出来的片子需要后期处理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另外,早晨晚上,日出日落前后,创作会有大片的感觉,但需要提前准备好三件架,找准拍摄位置,抓住1分左右的最佳拍摄时间
摄影的基础是什么?又该注意什么问题?
摄影的基础我认为是发现美的能力。
首先是初学者看什么都很好看,都想拍下来。但这是拿起相机新鲜感所带来的,并不是真正掌握了发现的眼光才去拍摄。比如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随手一拍感觉很有意思,这只是因为拍到的东西与平时接触的有很大的差异,这是新鲜感所造成的。如果随着时间沉淀这些图片就毫无美感不值得一提。
我们要学会发现美的能力就要不断的去学习,去观察。摄影是一门减法艺术,对相当大的一部分图片来说要主题明确,构图要简洁。拍之前多观察周围环境,看看准备拍摄的主体每个角度。看看如何用镜头把它表现出来。比如下图是我在葡萄牙里斯本拍摄的贝伦塔,由于游客较多周围开阔整体拍下杂乱无章,于是我就利用海浪为[_a***_]衬托主体贝伦塔来构图
拍摄之前想清楚要表现什么,用最简洁的画面去呈现出来,这样的图片就可以让我们很快从
乱拍一气的初学者中脱颖而出。比如下图的米兰大教堂为了避开底部杂乱的人流和环境而拍的教堂顶部
特写。
所以我们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最感兴趣的地方,而把周围杂乱的环境剔除在外,或是通过景深的控制将其弱化。
如果尝试其他焦段来拍摄就要注意每个镜头都会把视角范围内的东西都记录下来,比如,广角镜头拍摄时,拍摄的内容比你比你想象的要多很多,这时我们就要考虑用什么焦段将脑海中期待看到的画面用合适的镜头去拍摄下来或者改变拍摄距离。
我们要不断练习自己的观察力,让自己长出敏锐的触角,拍摄出高品质的图片。
最后在和大家分享几张不同环境下我拍摄的图片
手机相机使用技巧可以参考以下介绍:
1.掌握光线及模式调节,尽量避免在逆光的情况下拍摄,有的手机支持闪光灯功能可以有效补充光线,不过有效距离比较短,适合近距离拍摄时使用。
2.协调手的把持度及拍摄姿势,在拍摄时,右手握机对准拍摄对象,然后用左手托住右手,保持平稳。
3.注意手机与景物的平行。
4.部分手机支持许多模式拍摄,可以根据具体拍摄场景进行模式选择。
零摄影基础,如何入门胶片机?
这里所问的问题可理解为初学者如何入门学用胶片机?一问题是技术方面,第二是器材方面。技術方面可设法去找一些胶片时代的教攝影的那些老书学一学最好。相机方面我会建意买一台本身带有测光功能的机械机来入门最好。如像美能达SRT-101,101b,或原东德的机械机之类价格合理又实用性强,沒有电力也能操作的胶片单反机之类。
在胶片摄影时代,有一些法则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控制相机。
阳光16法则
测光与自动曝光功能是在胶片时代后期才出现在相机上的,在此之前,人们通常使用测光表。但在没有测光表的情况下,摄影师一般用阳光16法则估量曝光值。
将快门速度尽可能设为感光度的倒数,例如ISO 100的胶卷快门速度设置为1/125,ISO 200的胶卷快门速度设置为1/200。
然后根据口诀判断光圈值:天气晴朗光圈设为f16,多云光圈设为f11,阴天光圈设为f8,如果天气非常阴沉就把光圈设为f5.6,下雨下雪和一早一晚光圈为f4。
至于怎么分辨天气情况,法则后四句也给了解释:当能留下清晰的影子便是晴天,如果阴影清楚但边缘有些模糊就属于多云,如果阴影不清楚但仍然可见就属于阴天,如果没有阴影,天气就是非常阴沉。
Tips.
1、可以再根据互易律对快门速度和光圈进行相对的变化以达到自己需要的效果。
2、以上法则仅适用于春秋两季日出两小时后和日落前的两小时之前,春季需调小一档光圈,冬季需要开大一档光圈。
3、阳光下,被摄体正面受光适用该法则,但是侧面受光需加一档光圈,背面受光需加两到三档光圈。
月光11,8和5.6法则
拍摄月亮有专门的法则:当快门速度为感光度倒数时,满月用F11的光圈,半月和1/4月分别用F8和F5.6。
相机抖动法则
安全快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使用50毫米的镜头时,如果手持拍摄,速度至少要在1/60以上。如果低于此速度,手持拍摄可能会导致拍虚。
18%灰测光法则
用18%中灰板测光会带来最好的效果。如果没有灰板,可以将手掌摊开面向阳光,对手掌测光读数,然后加一档曝光拍摄。而不同的肤色对结果的差别几乎连一档都达不到。
此外,灰卡也是调节白平衡的好工具:相机可以通过用现场光拍摄灰卡对相机设置自定义白平衡,也可以多拍一张带灰卡的照片然后通过电脑后期调整恢复白平衡。
景深法则
对焦点取在整个景深的前三分之一位置可以得到最大的景深。因为焦点后的景深是焦点前的二倍。此法则在拍多排的合影时常用,通常会将对焦点对在前三分之一排处。
曝光法则
经典的建议是:保证高光区曝光准确,低光区随他去。这一建议适用于反转和数码相机。而对负片,特别是彩色负片,最好增曝一档。
不过,在一直很火的高感降噪教程“杰夫流程”中,第一步便推荐影友向右曝光,文中提到:
“向右曝光简单的说就是在相机的正确测光值的基础上再强制过曝,使得直方图里的数码信号曲线在右边垂直边边缘没有被切断的前提下(即高光没有溢出),尽量的让曲线的峰值靠向右边。 这样做的好处是被记录的数码数据中信号数据(即图像数据)和噪点数据的比例更大,就是说图像数据增加而噪点数据减少。”
闪光距离法则
闪光灯距离主体为原来两倍,则曝光应增强为原来四倍。比如,闪光灯在感光度100时的有效距离为20米。如果需要闪光距离为40米,则需要使用感光度为400的胶卷。
动态捕捉法则
如果物体沿镜头的轴线运动,1/125的快门能捕抓下来;如果它垂直于镜头轴线运(从取景框的一边到另外一边)能用1/500的快门速度捕抓下来,如果物体沿镜头轴线成45度运动的话,只需要1/250快门速度就能捕抓下来。
日落测光法则
拍摄落日时,要对落日上部测光,但取景器中不要取到太阳。如果想让照片上的日落看上去比实际晚一小时,可在曝光补偿中减一。
数码冲印尺寸法则
数码照片最佳的扩印尺寸应该不超过长与宽的像素数之和除以200。如果需要影展素质的照片,请除以250。
像素翻番法则
要使数码相机分辨率dpi增倍,像素数要翻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