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对象不在画面中央时,是先调对焦点再对焦,还是先对焦再移动相机构图?哪种更好?
回答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首先要看您的相机有多少十字自动对焦点及分布列阵,比如佳能5D4或更高级相机分布覆盖面比较大,5D2只有一个中心点,为什么要十字对焦点,因为绝大部分条件下只有十字对焦点是最可靠的。
如果您的相机十字对焦点多或分布广那您就先构图后对焦,或用最靠近的十字对焦点先对焦再尽量少的移动构图,成功率非常非常高,如果用类似佳能5D2那就老老实实用中心点对焦即先对焦后构图的方式。总结一句话就是看您的相机自动对焦点的分布情况。
我是佳能5D2相机,我拍摄时为提高可靠和成功率,基本是用中心点先对焦后构图的方法,附图均为这种方式拍摄。
谢谢!
拍摄对象不再画面中央,这样的情形会在实际拍摄中经常遇到,甚至天天遇到;反过来,拍摄对象正好在画面中央,反而是很少的。因为,我们会给主体足够的视觉余量空间,因为我们要给画面以适当的留白,因为我们要给主体之外陪体适当的体现,达到与主体相互呼应的目的,等等。
上面提到的问题,可以理解成——主体对象不在画面中央时如何实现正确对焦。
我们知道,正确和有个性的实施对焦,对于作品的突出主体、反映主题至关重要,许多好作品、大作片其实就是在对焦手段上高人一步、优人一筹,所以在这个领域里多下点功夫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现在相机的对焦方式多种、全面,也能达到十分精准的程度。以佳能5Dsr为例,打开对焦方式的选择,随着拨轮的转动,会依次出现61点对焦、9点对焦、8点对焦、4点对焦、1点对焦,而1点对焦有可以分为“点对焦”和“单点对焦”,一共6种选择。
如果我们再进行一些归纳的话,大致上可以分为全面对焦、重点对焦和精细对焦,比如,61点就是全面对焦,也有的称之为多点对焦、平均对焦等等;9点、8点、4点就是重点对焦,重点的范围有所不同;点对焦和单点对焦就是精细对焦,单点对焦又比点对焦来的更为精细。这种对焦方式的排列,实际上就是从全面向重点、向精细的逐步过渡,“照顾”的点由多变少、范围由大变小,用以适应拍摄创作的具体需求。
这三类对焦方式中,一旦选择了多点对焦,其他的范围和重点是不可调整也无法调整的,它就是“全面照顾”“全面均衡”;后面的两种,都可以在“保证重点”的基础上,再去精细考量、重点照顾,有点像“照到哪里哪里亮”的意思,也有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意思。这些个的动作都可以在“机后”不断地调整和选择,旁人是看不到的。
对于如何实现正确对焦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分三步走,逐步了解和掌握。
第一步、初始阶段,用好多点对焦。这个用起来很简单,只要是进入画面范围内元素,都能得到全面的照顾,“共同富裕、共同清晰、共同不糊”。
第二步、中级阶段,学好重点对焦。重点对焦当中,不管是9点、8点还是4点,都可以选择范围大小“由9到4”,选择了9还是8还是4之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八方键”或“四方键”向着你需要的方向拨动,以确定你要重点保障的那个重点区域的准确对焦。
第三步、高级阶段,用好点对焦和单点对焦。
这三步的走法,建议还是亦步亦趋,逐步解决,不必追求一口吃成大胖子。
如果觉得说的有些道理,请为我的回答点个赞。
拍摄对象不在画面中央时,是先调对焦点再对焦,还是先对焦再移动相机构图?哪种更好?
拍摄对象不在画面中央时,是先调对焦点再对焦,还是先对焦再移动相机构图,哪种更好。
分析了一下题主问题的意思,就是两种拍摄方法,一种是先构图,然后把对焦点改到主体上,第二种是先用中心点对焦,然后再构图。
我们来看看两种拍摄方法优缺点。
一,先构图,后对焦。
这种拍摄的过程是先考虑构图,构图完成以后手动改变对焦点到主体上,然后拍摄。
优点:不容易跑焦。
缺点:主体移动不方便。
二,先对焦,后构图。
这种拍摄方法一般是先用中心点对焦,然后再移动相机构图拍摄。
优点:方便快速抓拍运动主体。
缺点:移动相机构图会产生余弦误差,容易跑焦虚焦。
先对焦,再构图是胶片时代流传下来的,那时对焦点少,而且大多集中在画面中心,所以很多前辈都这样拍摄,也这样教新手。
在数码时代相机有了更多的对焦点,更大的覆盖面积,所以先构图后对焦也就更实用更方便了。
两种方法无所谓对错与好坏,看具体拍摄情况和你相机的对焦点多少来决定就可以了。
我是紫枫,感谢你的阅读,欢迎你的关注!
关注紫枫,免费查看大量后期教程,免费获取各种插件 素材 ***!
因为拍摄构图的需要,大部分情况下,拍摄主体或选择的对焦点是不在画面中心位置的,这样想要得到心仪的构图,而且对焦还在主体上,有两个方式。
就是题主所说的,一、先构图,调整对焦点到主体,对焦,拍摄。二、先对焦,然后锁焦,再移动相机构图,拍摄。
从技术稳定、对焦准确的角度分析,肯定是第一种方式更稳妥。这种方式下的对焦拍摄,是不容易跑焦或操作失误的。还有先构图的操作,也给摄影师更充足的构思和考量的时间,做到从容拍摄。
但是,缺点就是太繁琐,也频繁的更换对焦方式及对焦点的位置;即使机身上有拨轮快速选择的话,也不算快捷。而且这个操作,对于习惯使用点对焦的摄影师,往往会出现调整了对焦点,但是仍不符合理想沟通的尴尬。
所以这种拍摄方式,还是适合时间充足的慢拍、新手入门阶段的学习、作品品质要求比较的高的拍摄。
第二种,先对焦,再锁焦,然后移动相机构图拍摄的方式。是我用的比较多的拍摄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快捷,拍片速度快。
但是给予摄影师思考构图的时间很短;技术控制要到位,相机移动幅度要小,要稳,否则容易出现跑焦或焦点不实的问题。而且,这种锁焦后,再移动构图的拍摄方式,只限于幅度比较小的水平和垂直移动,不能前后移动构图,前后移动,因为距离景深变化的缘故,很容易造成焦点的跑焦问题。
所以这种拍摄方式,适合拍摄时间短,婚礼跟拍等需求的快拍、抓拍模式。不建议新手入门就先接触这种拍摄方式,也不推荐用于画质要求极高的专业拍摄。
综合考量,两种拍摄模式各有千秋,总得来讲还是第一种拍摄操作更稳妥一些。还有就是相机的操作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这也是为什么不建议新手摄影师先接触第二种拍摄模式的原因了。
感谢邀请。
构图的目的是选取视觉美点,对焦的目的是保证视觉美点清晰,如果抓不住视觉美点,即使图像很清晰,但主题不够突出,也是没有用的。所以构图是通过“视觉语言”来表达摄影创作者的思想主题。
一般情况下,摆拍建议先选择构图,再进行对焦。譬如人物摆拍或拍风景照,在构图完美的情况下,再选择手动单点对焦,突出主题。
如果是抓拍的话,建议先选择对焦,再进行构图。
譬如正在运动的人物或车辆,先选择自动多点对焦,再合理构图抓拍或连拍,因为时间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