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的构图中,应该如何进行布局?
我想,诸如对角线、三分法等那十几种构图模式,摄影爱好者均已烂熟于心,多说无益,反陡增反感。关键是把照片拍的漂亮,当然,仅仅漂亮还不够,应注意照片要表达什么。强调主题或情绪的表达,以及表达的是否恰当,是一张照片好不好的衡量条件之一。应在按快门之前就首先想到才好。构图不是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容。谢谢!
摄影常见构图:井字九宫格线构图,黄金分割线、对角线、曲线、对称、框式构图,留白等等……,总之一幅作品拍出来,一定要有序,有节奏,不要太拘泥于现有的规则,可以去创新~
我的理解,摄影构图也好,布局也好,都是为了更好、更鲜明地把照片所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是需要不断地总结、学习的。
作为初学者,首先要学会简单的构图,进行布局。在拍照的时候先思考一下我要拍什么,比如,拍大海,这是我要拍摄的主题,但我不能简单地拍个海水,还要考虑到湛蓝的天空,远处的帆船,或者岸边的礁石,空中的海鸥……等等,要考虑如何把这些元素自然地融入到画面中去,从而把大海这个主题表现的更加鲜明、生动。
这就是我理解的构图。
当然,如何布局也有很多的具体方法,什么三分构图法等等很多,大家可以多看看有关教程,只要认真地去揣摩,去尝试,多次拍摄,找到最理想的照片不是难事。
下面是我练习的摄影构图,首先说一下,这个照片不够清晰,当时我的手机没电,借别人的手机拍的一张,请大家多体谅。这张照片我想体现的是大海,我把一艘红色的小船拍进画面,目的是希望不要让画面显得过于单调,呆板。
下面这张是碑林仿古建筑照片
和书法绘画作品类似,所谓构图,初期就多看好作品,多现在拍摄者角度理解他的视角,并且要懂得他所使用的器材与拍摄参数,这样仅仅是开始。
慢慢的尝试照猫画虎,多拍多练,多拍是指同一主体多角度多器材多参数拍摄,选出自己满意的,在社群里与大家交流。
最后,要练就的,就是超凡脱俗,构图奇巧,与众不同。
摄影镜头后面的那个头,才最重要!
在摄影构图中,应该如何进行布局?
摄影中所说的布局,就是如何安排图片中各要素的位置和取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摄影构图。
那如何进行布局构图呢?
在摄影中有句话“摄影是用减法,画画是用加法”,大概意思是摄影尽量不要在而全,而是要突出主题。而画画是是需要把各要素交待清楚。
因此在摄影中进行布局的总法则是:突出主题。不能为主题服务的要素就不要拍进来。画面的其它要素都只是为突出题服务。
摄影中布局构图的方式有:
三分法,就是把主题或人物的眼神安排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或线上。
均衡式构图:利用远小与近大的透视效果,形成对比,衬托近处的景致的大,相互呼应。给人一种平静愉悦的感觉。
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使画面富有动感、活沷,吸引受众的视线,达到突出主题的效果。
三角形构图:把景物安排三个视觉中心位置,以三点成一个稳定三角形面。三角形构图具有稳定、均衡、活泼的特点。
S形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以上是几各主要的摄影布局构图形式。还有很多种布局构图形式。不管什么的布局构图形式,宗旨是:只为让画面有美感,为内容服务,突出主题。
摄影时有哪些平衡构图的方法?
摄影时的平衡构图,既要避免因平衡而产生的呆板,又要确保画面视觉稳定,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均衡”,我主要运用以下方法来实现,供参考。
1、色彩平衡
***用冷暖色彩对比时,暖色分量比冷色重;在同一色彩中,纯度越高的分量越重。因此,在构图时,可以在大面积的冷色中嵌入少许暖色,或通过提高(降低)某种色彩的纯度来求得平衡。
(摄影/夏雪)
2、形态平衡
物体的形态有多种多样,一般圆形物体比方形物体分量重,大体量物体比小体量物体分量重,在构图时可以结合大小与多少来平衡画面。
(摄影/夏雪)
3、虚实平衡
摄影构图时,往往会***用虚实对比的手法突出主体,这时,轮廓清晰的物体分量重;而虚化的物体分量轻。因此,清晰的物体面积宜小,虚化的物体面积宜大。
(摄影/夏雪)
4、动静平衡
在同一画面中,运动的物体分量重,静止的物体分量轻。如下图,一株树与一头牛对比,虽然大小悬殊,但依然能给人稳定的视觉效果。
(摄影/夏雪)
5、远近平衡
在同时具有远景和近景的画面中,近景分量重,远景分量轻。特别是***用广角镜头拍摄时,近大远小的***关系让远近的分量对比更明显。
(摄影/夏雪)
6、影调平衡
高调照片中的深色分量重,低调照片中的浅色分量重。因此,在高调和低调摄影中,暗部和亮部的搭配需要精心安排。
(摄影/夏雪)
平衡构图,实际上就是视觉艺术上的分量对比,这种对比随着拍摄角度、光线明暗、色彩纯度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实践中必须灵活掌握,构图时不能强求数量上的平均[_a***_],而是追求视觉上的平衡稳定。(图文原创/夏雪)
夏雪摄影,欢迎关注,感谢点赞分享!
摄影的构图方式,千变万化,法无定式。
以网络百科给出的平衡式构图的定义,是比较狭隘的。是指摄影构图画面的某一角或者一边安排了主体,相对的在画面的另一角或者一边安排一个陪体,给人以满足、均衡的感觉,画面结构完整,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这个注解的定义,就是画面一定要有主体和陪体的对应关系,以达到画面的平衡感。
而实际的摄影拍摄中,很多构图是在平衡式构图的基础上融合了其他一个或多个构图方式,协同表达画面的。
一、广义上讲平衡式构图对立与非平衡式构图。
很多构图方式都是可以归入平衡式构图的,只要达到画面的稳定感就可以。三分法,井字构图,居中线、垂直或水平有序排列,几何图形中的正方形、三角形构图,都可以体现稳定感。
二、 狭义上讲平衡构图就是百科注解的定式。能与这个要求接近,给人极其稳定感的构图方式,只有对称构图和框中画的构图方式。
有人讲平衡式构图是静态的,其实这个说法不全面,平衡式构图在风光片中表现出的是静态稳定;而在有人物、动物等动态主体或陪体加入的时候,就是体现一种“静中有动”的和谐。
这样说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学习一种构图方式,一定不要死搬硬套,要活用,要妙用;更多的时候打破定式的构图,才是最好的构图。
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回答角度,可以从构图的角度来讲,比如对称式构图。也可以从画面中的各个元素的角度来讲。
色彩
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视觉重量。最典型的就是黑色的视觉重量要大大超过白色的视觉重量。饱和度高的色彩的视觉重量超过饱和度低的色彩。
陪体
陪体的作用除了衬托、说明主体以外,还有平衡画面的作用。
影子是可以平衡画面的,或者说暗的影像视觉重量更重。
前景的作用也有很多,比如装饰画面、引导视线,还包括平衡画面。
大的面积
比如大面积的水面,有共识的意识。三分线构图就是类似的平衡画面的方式。拍人物,头面部的视觉重量会更重。
在一个问答的答案里很难总结得太清晰,只能大致的分享一下个人的看法。一定有遗漏,希望有更好方法的摄友补充。
您都知道哪些摄影的构图规则,经常使用哪种?
1、摄影构图的核心是什么
托马斯以前在微博询问了大家常用的构图技巧,从300多份回答中,我把各种技巧名称按提及次数排列如下:
构图方法:
三分法(井字构图、黄金分割)、居中构图(对称)、引导线(延长线、汇聚线)、对角线(X线构图)、画框、减法原则、对比构图、平衡法则(和谐)、层次构图(前中后景)、三角形构图、***(比例)。
斜线,井字,对比,三角等都是构图技巧,“构图技巧最重要的那条是,并且始终是,去掉画面中与主题无关的因素”
“有一句话说得蛮好:突出重点。
反复在取景器中转换构图直到你所要表达的重点最突出就是的构图。
马斯自己也常常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按下了快门,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要突出的主体是什么,能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最后想得到的效果是什么。(如果你融会贯通一下,甚至可以发现另外一个惊人的事实:大多数人后期不好的原因,不是因为不会Lightroom、PS、美图秀秀,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照片最后要调成什么样子!)
明白的摄影构图的核心原则,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流传很广
2、摄影既是减法,又是加法
一旦我们理解了,摄影构图的核心是确认主体和主题,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照片中该加上什么,该减去什么:
有助于突出主体,表达主题的元素,我们可以加到画面中。和主体、主题无关,甚至会干扰到他们的,我们要从画面中减去。同样一个场景,我们只要变换一下主体或者主题,我们在构图上也需要做出改变。
3、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体会到所谓的构图法则,只能使学生困惑不解。照片的成败与这些法则关系不大。而所有摄影家一致认可的唯一规则却是“一切法则都注定要被突破”!《纽约摄影学院教材》
三分法(把物体放在照片的三分之一处,而不是正中间)位置又不容易让画面平衡,而三分之一附近的位置一般恰到好处。
最后总结
1. 大多数人构图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不懂三分法、对称法,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照片的主体、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只是凭感觉,碰运气
2. 摄影既是减法,又是加法。其核心就在于我们要突出的主体和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会干扰主体、不符合主题的元素,我们要把他们从画面中减掉。能衬托主体、有利于主题表达的元素,我们反而要把他们加到画面之中。
3. 一切的构图法则,三分法、引导线、居中对称等等,都是为了照片的主体和主题服务的。
抓住照片的主体和主题,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了,摄影构图就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