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运用带景艺术构图法拍摄出好作品?有哪些注意事项?
- 记实摄影在构图时候如何快捷地加入艺术化的元素?
- 西方摄影史上,有哪些摄影构图带有浓厚个人色彩的摄影家?
- 美术构图和摄影构图之间是否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 适合摄影小白日常练习的“小品”都有哪些题材?怎么构图?怎么用光?老师们指点一二?
如何运用带景艺术构图法拍摄出好作品?有哪些注意事项?
背景艺术攝影品种很多:真景摄入要,首先要选好存在真实的美地,如:山峰、水面、草岭、农田、树木、房楼、动物、人群等。真景中放物;动物人象;容为一体;另有说法,无论那种,皆应选准对应好位,取好整体正景去拍。
应使好摄器;该选好光度;站好位置;定好焦距;取好框象;才好照片:所占位置,符合自然,物间比例,摄有意境;排出生激;取好气分;直观美感。行家看后;绝多人赏;公认赞拍,摄会较优。个人虽然外行,谢请参考,应该优摄。
记实摄影在构图时候如何快捷地加入艺术化的元素?
说到纪实摄影马上想到偶像布列松,这是个真正意义上的,体现瞬间艺术的摄影大师,一生只拿一架装有标准镜的莱卡相机完成所有的经典之作。下面以我之见说几点纪实摄影的快速构图:
1、首先是快速確立主题,迅速占位。
2、跑动中完成相机的拍摄设置,一般以速度优先,重要的是一定要设置好连拍。
4、在预期的瞬间出现之前的0.3秒时,起动快门,连续按二次以上,这样估值拍下十张左右。
5、拍摄时尽可能贴近主题,扩大些构图范围(留下后期二次构图的余地)。
6、拍摄后还没结束,眼观六路,再找与此主题相关的内容,继续拍摄,以补充、丰富、衬托、强化、渲染主题。
西方摄影史上,有哪些摄影构图带有浓厚个人色彩的摄影家?
在拍照时,很多时候,会不能避免地听到一个很基本的构图方法——“三分法”
我们常见的三分法通常都是这样的:
这些网上随便找的没有什么特色的很常见的图片,很多时候都是把地面线放到下三分之一处,而且最重要的是,虽然他们都按照了三分法去拍摄,但是画面里面的元素很少,没有什么特点,看起来就特别地平常。
但马格南摄影师,Alex Webb的是这样的:
他有意地把地平线放到画面的上三分之一处,神秘而压抑的感觉就出来了,而且他还有意地在画面里面增加很多的元素,使画面的层次感大大增加了,一张平面的图片看起来有了空间感。
这还影响了《边境杀手》的摄影师Roger Deakins,有一个他的***访,他说他拍《边境杀手》的时候受了Alex Webb的影响,所以很多外景的构图是这样的
就连红外摄影的构图也是这样:
这种构图营造的气氛,就是一种比较压抑的,神秘的感觉,所以很符合《边境杀手》的影片基调,我猜测这也是Roger Deakins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构图。
其实我觉得Alex Webb最具个人特色的构图除了不与常人相同的三分法之外,还有两点是很具他个人特色的:
——视点——他的人文摄影里,人物的视点总是异常丰富
再看看我在百度上搜的“人文摄影”
上面两张图的人物的视点给人的感觉好像只在一个平面的画面里面,并没有Alex Webb的那种呼之欲出的感觉,原因是Alex Webb里的人物虽然看着镜头,很多时候这是摄影的大忌,但是这更给人一种临场感和窥视感。
——开放式构图——
开放式构图也是Alex Webb摄影作品的个人特色在正常的拍摄时,很多人都会说不能卡头,不能卡关节,但是Alex Webb的却无视这一个规则,大胆地去卡人的各个部位,但是仔细看的时候,他不是单纯地乱”卡“,当画面里有了主体的时候,”卡“非主体部分,会使画面有一种神秘感,而且他的画面元素特别丰富,这平衡了“卡”的不适感。
所以形容Alex Webb的作品的形容词特别多—乱中有序、神秘,深邃、游离……
美术构图和摄影构图之间是否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确实有联系!
摄影艺术就是从绘画艺术中延伸出来的,所以它的某些方面和美术构图是差不多的,只不过,美术构图是做加法,而摄影构图是做减法,就是:美术是从无到有,在空白的纸上增加内容,最终产生作品,即为“加”,而摄影是从繁杂的真实世界中去除掉不要的东西,只保留主体、背景以及陪衬体,表达某种主题或中心思想,即为“减”。
两者在有些方面却是有联系的,表现在构图的手法上。比如风光的层次和空间透视感方面的处理,层次都是前景、主体、背景,空间***感都是从前景直至背景的明暗渐变过渡,近处清晰、明亮,越往背景延伸,光线越模糊、淡化。广阔的空间通常都是***用横构图,符合人眼的视觉习惯,而为了凸显空间的纵深感,通常都是竖向构图。
还有构图里面的色彩运用,都是建立在色彩学的基础上进行拍摄及处理,也是具有相通联系性的。
我是头条号摄影匠洪辰,欢迎点赞和关注,一起享受摄影带来的乐趣!
适合摄影小白日常练习的“小品”都有哪些题材?怎么构图?怎么用光?老师们指点一二?
著名小品摄影家邓君瑜先生说:小品摄影是唯美的寓意化摄影。小品摄影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一幅成功的小品摄影作品应该是把平凡的题材拍摄得不平凡。到目前为止,小品摄影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有一些关于小品摄影的书也是结合微距摄影或是静物摄影来编写的,也就是说,对于其定义没有一个明确的介定,对于一幅所谓小品摄影作品,这么称呼她,更多的是加入了拍摄者和欣赏者的主观因素。
小品摄影的拍摄重点在于对环境光线及小物的掌控能力,通过镜头仔细观察生活周遭的小景,为身边平凡事物展露出其强而有力的生命。
只需单纯找寻出光线的角度,抓住线条、色彩的转变,并通过敏锐的观察能力,利用减法构图,你也可以拍出与众不同的视觉小品。
这类的题材在生活中很多,例如房间里的景物(一些好看的杯子、文具、小饰品等),或者是身边养的小宠物,街上美妙的光影等,通过你用心的构图捕捉光影会拍下很多有艺术感的照片。
传了一些图片,可以简单看下,望***纳
我是混过[_a***_]和儿童摄影的摄影爱好者,我也是非摄影专业出身的半路出家,所以对于摄影小白,我觉得可以借鉴一下我的经验。
适合摄影小白日常练习的小品题材有:
1.花卉。公园里的花花草草或者路边的花圃就是常见的花卉拍摄题材。
2.家常日用品静物。静物摄影使用家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及厨房里的蔬菜瓜果即可。具体的很多了,比如杯子,蔬菜等。光线方面,找门窗的自然光线也可以。
3.街拍固定的一个拍摄地点。比如公园里的一个木椅,就围绕着它拍,有人没人的时候,正面侧面背面各种拍。
小白一开始只需要掌握两种构图就够了:
1.居中构图。
就是把主体放在画面中心,每个人都懂,但是并不是说每个人都用的好,多拍多总结,思考什么情况使用它效果更好,主体的安排可以怎样调整角度与相机的位置。
2.三分法构图。
打开相机或手机的九宫格网格线,将拍摄的主体放在分割线上或者四个焦点之一就是三分法构图了。也是很简单,但也要多练多想,熟练之后根本就不用网格线就知道主体该放画面的哪里了。
小白学摄影用光与布光
首先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光线知识,至少了解什么是顺光,逆光,侧光,侧逆光和前侧光。然后,可以用家里的台灯或手电自己尝试着不同的光线有什么效果,拍下来对比,掌握基本的光线特点。
适合摄影小白日常练习的“小品”都有哪些题材?怎么构图?怎么用光?老师们指点一二?
“小品摄影”顾名思义,重点在于“小”字。
这里的“小”,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全部景像中的局部,或者总体之中的个体。
小品摄影为什么叫“小品”呢,因为“小品”的意义,是“以小见大”。
您可以理解为,言简意赅。
和“抬手就一张”的抓拍相比,“小品摄影”在拍摄速度上更适合摄影小白。
为什么?因为摄影小白反应慢啊,小白还没抬手,老法师都已经拍完了。
这是经验的原因。
摄影人的习惯是以摄影的眼光来看待周边的事物。
如果,无论手里有没有装备,看到周围有“可以拍摄的画面”,摄影人的第一反应是——应该如何构图取景。
有装备,就抬手拍;没装备,也要琢磨琢磨怎么拍。
这是摄影习惯哦!
摄影小白,就是因为没有养成这种习惯,所以才会“慢半拍”。
老法师看到画面之后,大脑高速运转,同时赶紧抬手做好拍摄准备;当脑子里得出来怎么拍摄的结论,马上指导手指摁下快门——当然,因为手脑配合得天衣无缝,这一系列动作看起来就是稳、准、快,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一气呵成。
摄影小白还没有养成“看到什么都会想一想怎么取景”的摄影习惯,所以,才会做不到“抬手就一张”。
既然摄影小白没有养成习惯,没有达到手脑结合的抓拍速度,那么,“转瞬即逝”的画面极有可能与自己无缘。不过也没关系,拍不着快的,咱们先从慢的开始练。
“小品摄影”就是一个很不错的练习方向。摄影小白可以在家里简单布景,也可以到户外拍摄一些可以慢慢琢磨的题材。
接下来,我就给您带图演示一下,“小品摄影”怎么取景。
喜欢的话,还请关注我哦!
你吃饭嘛?
……这个好像是废话……
你在吃饭之前会先拍照嘛?
……这个好像不是废话了……
所以……你会怎么拍食物呢?
把美食,拍成小品,是很好的题材哟!
吃的、喝的,荤的、素的,干的、稀的,可以拍的食物不要太多哦!
我个人以为,将美食,变成摄影小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就可以:
1、画面干净——
不需要的元素不要拍,拍摄之前先“清个场”。只让需要的元素入镜。
2、对焦准确——
咱拍啥,就得把焦点对准啥。比如咱们拍个菜,焦点肯定不能对在盛菜的盘子上(那样菜是虚的,盘子是实的),对吧?
3、画风要鲜美——
有个成语叫“秀色可餐”。虽然说得主体不是吃的,但却是把主体比喻成吃的。拍摄美食也是一样。
食物可口的秘诀是鲜和美,过期的食品都是那种灰暗的颜色,肯定也勾搭不起来您的食欲。同理,拍摄美食,也得勾搭起来观众的食欲。
你拍出来的食物让观众看了以后不想吃,那你这张作品就是失败的。
4、可以借助餐具让食物“滴个汤”——
这一条不是必选项目。因为有些食物就没汤……还有一些食物造型好看了就可以。
不过对于有汤的食物,这一条,屡试不爽。
我写完了我都饿了……真不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