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摄影,如何拍复眼?写一下具体的拍摄方案(布光、布景、构图、配色,拍摄数据等)?
怎么拍好昆虫复眼呢,首先要必要的拍摄设备,单反相机尼康佳能等,微距镜头,如60MM微距头,100MM微距头或200微距头等等,但要表现出复眼特写最好用60MM这样短焦距镜头,以获得最大的景深,近摄接圈是必不可少的,如摄之宝近摄接圈,因为他是可以自由伸缩的,在拍照时候使用特别方便省去来回换接圈之不便,也可以用近摄镜,如摄之宝近摄镜,效果略差于近摄接圈,但也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且用近摄镜轻便而更方便。要想拍好昆虫的复眼,微距闪光灯是必不可少的
有了设备,还要有一定拍摄技术和经验,首先要练习端稳相机,这是拍微距必须的。二要观察,找出拍虫的最佳视角。三要轻,走过路过不要惊吓着小虫,使之逃走。四要慢,慢慢靠近昆虫,接近在接近……直到被摄体进入你的焦点上,轻轻地按下快门。一张优美的照片出来了。
越来越多人喜欢生态摄影,那些平时不起眼的昆虫也能在微距镜头下成为焦点生物。可是怎样才能把丑丑的昆虫拍得光鲜可爱呢?
一、双灯布光法 一支顶灯和一支侧灯
由于使用的是双灯,所以无论是在白天或晚上拍摄,照片的效果都是***明亮的。我***用了牛角微距支架做灯座,***用一顶灯和一侧灯的布光方式,顶灯既能照到主体又能照到背景,侧灯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自己灵活布置。
测光:
一般***用点测光。但如果想拍摄剪影效果,可以***用平均测光。
曝光:
50微+近摄接圈 快门1/160秒 焦距10cm左右 ISO:160 时间:0:36:41
***用TTL+EV,因为微距环境复杂,对焦距离又比较近,所以TTL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准确的,配合EV调准可以达到较理想效果,可以预先拍一张看下曝光程度,再调节EV的大小。当然如果没有TTL的灯,手动曝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环境情况,预先拍一张看下曝光情况,然后再调节曝光指数。
二、保证画质***利索的手动对焦方法
1、微距拍摄需要将镜头靠得很近,焦距多少?
因为我拍摄的虫子都比较小,所以对焦距离都比较近,一般在15cm内。
D7000,50微+近摄接圈,快门:100,ISO:200 焦距:10cm左右。
2、手动对焦比较难,你有什么窍门吗?
对微距来说,自动对焦其实更慢,对焦不够精准,所以一般都是***用手动对焦。拍虫子一般都是对焦对在眼睛上。我***用的前后移动的方法来对焦。 微距对焦要求非常严格,好的对焦放大后复眼就会清晰呈现,如下图。所以拍完后可以用相机放大几倍看下复眼是否出来,如对焦不准,可以多拍几次。
3、怎样才能拍得稳当,保证作品画质***、锐利?
相机的震动容易使画质锐度降低,办法就是训练自己的手持稳定性,并且保证一定的高快门,快门最好在80-200之间,我一般根据情况在100左右。由于要长时间手持相机和灯架拍摄,所以拍摄时候的呼吸也很重要,深呼吸,调节好气息对手持的稳定也有很大帮助。拍摄时可以多拍几张,保证出片的几率。如遇上有风的天气,可以买一个防风夹子夹住树叶拍。
三、4个tips让你避免虫子逃跑
因为镜头要靠昆虫很近,会让虫子惊慌,以下4点可避免虫子逃跑。
1)白天气温比较高,虫子很活跃,想要拍到静止的虫子比较难,可以尝试在晚上或者清晨拍,晚上气温比较低,虫子活动比较慢,甚至有些虫子在深夜已进入睡觉,叫都叫不醒,任由你折腾。清晨也是气温比较低,而且在潮湿或者大雾的天气虫子身上容易凝聚水滴,虫子很难动弹,这时候是拍虫子的很好时机,而且拍出来的虫子也比较漂亮。夜拍蚊子比较多,注意带药水防蚊。
夜间的蝴蝶即使工作距离只有5cm,它也不害怕
2)拍虫子的时候,动作要小点,可以先离虫子有一定距离,然后镜头慢慢伸向虫子,切忌一上来就大动作,镜头扑向虫子,这样虫子很容易吓走,另外,很多虫子有恋旧的习惯 ,即使飞虫了,过一会儿还有可能回到原地,所以可以在原地蹲守观察,不必一直追着虫子。
3)有时候虫子躲在叶子里面,镜头伸进去容易触动叶子而吓走虫子,这时可以带把小剪刀轻轻的剪掉阻碍的叶子。带小剪刀还有个用处,可以剪掉杂乱的背景,这时候拍出的照片会比较干净。
4)有些虫子实在太活跃,如蚁蛛等可以尝试不停的追拍,抓拍它停歇的那一刻。还有虫子在猎食的时候一般是不动的,也是拍摄的好时机。
看人像摄影作品时不研究布光构图,只对模特的长相与身材品头论足……这种事你见过没有?
以貌取人是人之常情,第一印象往往停留在表面。能够让人忽略掉长相与身材,吸引人关注作品本身的,才是成功的人像摄影作品,摄影师要懂得如何处理***自身的缺陷,呈现人物的表现力
我只能说这太正常不过了。不是所有人都是专业人士,都会从专业的角度去欣赏照片的。也许那些摄影***看到的是整体的影调,布局等因素。但是我们吃瓜群众只看到美女美不美,就算是构图完美,光影吊炸天。你把凤姐,如花放上去,效果如何?
这让我想到了一些书法作品,我不懂书法,看不懂那些据称是书法***的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我就觉得有些书法歪歪扭扭,你还能强迫我去用专业的眼光去审判来吗?如果都按照套路来分析的话,那可以说一切都没问题了。按照既定的套路去分析,去观赏按照套路制作的作品,肯定没毛病啊。
每个人的审美观不一样,只要自己觉得喜欢就去看,觉得不喜欢就一翻而过,又何错之有呢?别的不说,比如黄颜色在我国是尊贵的颜色,在外国某个国家确实完全不一样,你能说人家的不是吗?
我们都 见过的。因为专业化的不同,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点总是不一样的。外行看表面,内行看门道。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无可厚非,因为作品出来本身就是给大众欣赏的。有的喜欢作品的构图,有的喜欢作品的颜色,和有的喜欢作品中美的东西,或者喜欢作品表面的东西,有的喜欢作品表达出来的意境,更有的喜欢作品表达出来的内容含义。
而当我们一件作品出来,如果没有一个人去欣赏它,那就算作者说,这件作品从构图光线,镜头的运用,再怎么好?那这样的作品出来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一件好的作品,应该接受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它。也应该接受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喜欢它。
这样的作品才是一副好作品,一户有意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