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手机与入门单反拍照差距有多大?
差距一:焦距
一般的手机现在都是定焦,而且焦距都比较短 ,很难做到虚化,所以会导致层次感不够,即使是手机外置镜头也很难跟单反媲美,他们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那单反就不一样了,单反的焦距是可以调节更换不同的焦距的镜头再配合光圈, Iso 快门能够拍出完美的画面。

差距二:传感器
一张片子的好坏,会取决于传感器接收信息的多少来决定,一般手机的传感器很小,因为手机的传感器不能做太大,因为体积的原因它只能去压缩拍照成像的体积,这样出来的画面肯定是有损失的,那单反就不一样了,单反的传感器体积是很大的,差不多有 640,320 这么大的体积,那接收到的画面信息都很多,出来的片子的质量肯定就很高。

即使是前段时间小米发布的最新款的手机像素为 1 亿像素,我同事刚好买了一款,然后我拍照片测试了一下,放大细节,看了一下片子的本身,有很强的涂抹感,画质根本赶不上用单反拍的画质,只是从数据上面来说比较好听而已,1 亿像素只是一个营销的噱头。
差距三:宽容度
手机和单反同时拍摄一个环境很黑的地方,在后期处理过程当中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宽容度,手机拍的照片,如果在后期处理过程当中,当调整曝光曲线拉到偏高一点点的时候,那整个画面的噪点都很多很明显,画面是能看清楚,但整个片子都不能用。

那单反就不一样了,单反的拍的照片后期拉高曲线 ,噪点就控制得非常好,再加上单反本身就有 hDR 模式,有 3~5 张自动合成一张,这样出来的片子就很完美。
差距四:便携性
这一局手机胜,从便携性上面来说,那肯定是小巧方便,现在的手机要好用的多,那单反相对来说就比较麻烦一点,一个单机再配上几个镜头,几十斤长时间携带会很疲劳,对体力是个考验。
在入门相机市场不断被蚕食的今天,相机厂商去注重手机厂商常用的计算摄影技术有没有必要?为何?
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现在的手机摄影技术突飞猛进,小米10一亿像素,黑鲨3甚至能排除80多mb的相片,这不仅需要硬件的技术进步,更需要软件上的***优化。
相机厂商通过与手机厂商的操作,优化自身摄影***算法,可以更好地发挥镜头的性能,与手机厂商实现双赢。毕竟现在的世界,大部分的照片不是由专业相机拍出来的,而是普通用户用手机相机拍出来的。
1、手机多帧合成降噪,是因为感光器太小,噪点多的原因,相机感光元件比手机大得多,噪点很少,没必要这样做。
2、相机本身有大光圈镜头,直接就有大光圈浅景深的效果,不用模拟。手机的感光器太小,无法产生浅景深效果,只能靠模拟。
3、相机的镜头有定焦也有光学变焦,而且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镜头来适配不同的焦段。手机镜头无法光学变焦,也无法更换镜头,所以只能通过多个镜头接力来模拟光学变焦。
你的问题就象问一个健康的人为什么不坐轮椅来生活呢?因为健康的人本来就不需要轮椅生活。相机也是一样,本来就是不需要算法就能达到好画质,手机则需要算法来弥补它天生的缺陷。
完全有必要,这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需要。手机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单纯的通信工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文化生活的乐趣和美好也与日俱增。当今人们玩手机,就如同玩一部掌上电脑,其中拍照已经成为占手机使用频率较高的比重,部分人群通话的频次甚至远低于拍照的频次,似乎通话功能反倒成为了附属功能。相机厂商正是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加强了与手机厂商的合作,为其提供技术支撑,使手机摄影的画面质量大幅提升,满足了大多数人们的使用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相机厂商与手机厂商的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相机厂商与手机厂商之间的合作还是比较有限的,仅仅在于以加强运算速度和能力,以改善镜头质量来增强手机拍摄质功能。毕竟,手机摄影的核心部件—感光元件未得到根本改善。因此,手机摄影也只能是满足了对画面质量没有专业需求的普通用户。对于那些有专业需求和追求完美画质的用户来说,他们仍然选择使用专业相机拍照。不过,这部份人群相比手机摄影用户只能属于小众。因此,相机厂商与手机厂商的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期待有朝一日也有使用大底感光元件的手机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