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庆华摄影是什么水平?
非常棒的摄影启蒙老师,传授入门知识,课程通俗易懂,读书会的目的是把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成视频,让人非常容易看懂,并且很容易上手,学摄影最难得就是把知识转化成动手能力,在摄影读书会学习,事半功倍,图片就是听了潘老师的课,第一次拍摄静物的成果,
这个问题不能称为问题,首先它不具备疑问的条件,具体查看一个人的水平是要看作品的,不过我是新手,还没有接触到他的作品,至于他的水平了解,仅限于百度,不过从百度讲他是有很多头衔的
潘庆华我不熟悉,上网搜索一下有N个潘庆华,但我看一个人的摄影水平,主要通过欣赏他的作品,如何去欣赏一个人的作品,主要通过以下方面:
2. 主体聚焦和曝光正确吗?如果不是,有没有理由要虚焦,在这幅照片里这样做是否有必要?
3. 背景聚焦清楚吗?曝光正确吗?
4. 主体和背景的颜色看上去自然?
5. 图片所要表达的或是要冲击的表现出来了吗?
欣赏作品本人往往通过以上方法,至于哪个水平很难去确认,但自古文人相轻,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文人去评价另一个文人的作品是这样的,咱们千万不要去效仿:儿媳妇学画蝴蝶,公公观之良久,拈须浅笑不语。归自书房取各色颜料涂于***,蹲坐于帛。稍刻起身,一五彩蝴蝶栩栩如生。拿与媳观,惊愕!遂讨教于翁公。长者呵呵一笑,授其“绝技”。媳妇如法炮制,所画始终缺头,复讨教,公言曰:你没那画笔。
潘庆华名字确实很生,但摄影读书会我在网上听过课,不错,讲的实用,我很喜欢。
潘庆华从热爱摄影发展到现在的成就,完全通过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摄影人的骄傲,我为他祝福,祝福他在摄影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至于网友说他是否中摄影会员,无凝,这在我们摄影圈确实曞目。但成就是最好的回答。摄影人不能只图虚名,要出成果。有了成果,国内外桂冦不请自来。我的浅见,不妥之处请朋友指正。
潘庆华摄影靠谱吗?
潘庆华摄影是靠谱的。
他是非常棒的摄影启蒙老师,传授入门知识,课程通俗易懂,读书会的目的是把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成***,让人非常容易看懂,并且很容易上手,学摄影最难得就是把知识转化成动手能力,在摄影读书会学习,事半功倍,图片就是听了潘老师的课,第一次拍摄静物的成果,
评剧的发源在哪里呢?
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唐山师范学院为评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上,评剧参与其中。
评剧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但最终以“评剧”之名闻名全国。“评剧”名称的由来,说法不尽统一,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早期的著名女演员李金顺所起。另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李大钊所起。因当时作为小剧种的评剧刚走进城市舞台时,与国家大戏京剧均称为“平剧”,引起京剧班主的忌妒,他们便挑拨武戏演员闹事。后来,时在报界工作的李大钊出面调解。他出了一个主意,给平剧在“平"字边加了一个“言”宇。他说,京剧是国家大戏,代表北平就叫平剧;评剧是民间小戏,它反映社会现实快,演唱形式简单,通俗易懂,把“平"字加上一个“言"宇就成了“评”,这是以评论社会,评书说唱为重的意思。
评剧电影《花为媒》新凤霞、赵丽蓉
也有观点认为,当成兆才等人把莲花落演变成“唐山落子”时,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全套乐器,他们给这个新剧种命名为“京东第一平腔梆子戏”,简称“平剧”,演唱时用本嗓。当时的代表性演员有月明珠、金开芳等。辛亥革命后,北京改称北平,京剧也随之称为平剧。以成兆才为首的“平剧”此时已经发展到了天津等地,和由京剧改称的平剧成对歭之势。于是就定名为评剧,寓“评古论今”之意。
还有观点认为,是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手机摄影中的专业模式拍摄什么内容好用?
手机专业模式一般来说拍花草、小昆虫比较理想,微距也非常不错,还有一些近距离的人物风光也还可以。手机拍照主要受镜头的限制,如果拍一些大的场景容易产生比较多的躁点,大的场景其实也没必要用专业模式,一般自动模式也就可以了!
现在手机里一般都有专业模式,可是专业模式是什么意思?在什么时候用呢?
手机的专业模式也是手机里的手动模式,可以对相机的感光度,白平衡,对焦,快门时间等进行设置,帮助你拍出更加满意的照片。现在一般的安卓手机都有这种模式,苹果手机虽然本身没有,但是有很多软件可以使用手动模式,比如Camera FV-5等软件。
那么专业模式在拍摄什么时候使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夜景
我们知道夜景一直是手机拍摄的一大短板,因为手机本身硬件的局限,即使是有了更加高级的算法,依然不太令人满意。可以使用手动模式,却可以让你发挥手机的全部拍照潜能。***用低感光度,长时间曝光的方法可以拍出不错的夜景,但是由于曝光时间较长,随意应该配备三脚架使用,或者将手机靠在某处拍摄。
2,慢门拍摄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使用手机拍出光轨,星空或者光滑水面的照片,这也是使用了手机的专业模式。这个主要还是使用了专业模式的延长快门时间的功能。
3,微距
专业模式在拍摄微距时也经常用到, 不过是静物微距,事先在专业模式调好焦距,对准主体后可以直接拍摄,自动模式下会不断改变焦距,对焦不稳定。如果是新手,一般不建议在动物微距上使用,因为动物容易活动,这样会对焦不准,需要频繁改变焦距,随意动物微距还是自动模式下比较方便。
总结:手机的专业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你还不太熟练,很容易拍不好,可以先使用自动模式。如果你使用熟练了,那么在拍摄夜景,微距,慢门的时候,专业模式肯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里手机这样联盟,如果你喜欢手机摄影,欢迎关注评论。
黒眉曙蛇(无毒)吐信子(手机专业模式下+***杆近摄抓拍)
近三年手机相机已然成了我玩摄影(单反)的补充,时常用来微拍和随兴致的拍些片子,而且选用手机相机的“专业模式”相对会多一些。
1 ,“专业模式”下拍摄山涧溪流。
(1)用最高快门“定格”飞溅的水花与流水。大多的手机相机的“专业模式”都可以得到最高1/4000的快门速度。在这模式下,只需将手机相机快门(S)手动设置为1/4000,其余的就交给手机相机了。拍摄者只需择机拍摄下自己需要的画面就成。
彩虹涧瀑
“专业模式”下最高快门,还可以***用俯拍“定格”溪流的水花,也可以低机位贴近流水拍摄溅起的浪头,加以***诸如叶子,小草或其它适配物件,拍出另样的水流片。
高快门俯拍的溪流
高快门低机位贴近拍摄溪流溅起的浪头
(2)“专业模式”下用长时间慢门拍摄流水。不同款的手机相机“专业模式”下最慢门的时间有所不同(下图中用的荣耀6x最长慢门为8秒)。正常光照下用长慢门拍流水需要用上ND减光镜片(我用的是DN3.0-1000X),直接用橡皮筋绑扎在手机相机镜头外面,支在微型三脚架上贴着水面拍摄。
2,“专业模式”下微拍或是近拍(活体)昆虫和小动物。手机相机(数码变焦)微拍,正常光照充足环境下微拍一些停棲的昆虫小动物,常规“拍照”模式下大多是可以的。
“拍照”模式下的(数码变焦)微拍昆虫
但在遇上被摄主体有肢体动作或爬行不停的时候,就得换成“专业模式”进行微拍或近摄抓拍,并依肢体运动的速度频率设置相应的快门速度(大多设置在1/125-1/320之间或更高,对焦模式AF-C),以保证清晰抓拍。
捕食的蛛蜂停棲时后足不停的“抖动”(数码变焦微拍抓拍)
爬行不停的马陆(千足虫,数码变焦近摄抓拍)
乌鼠蛇(无毒)吐信子(数码变焦+***杆近摄抓拍)
3,被摄主体的环境光照稍欠佳情况下,选用“专业模式”并设定安全快门(如1/125以上)进行微拍或近摄。防止轻微抖动或被摄主体轻微移动造成片子成像不佳。
丽棘蜥[_a***_](数码变焦+手机补光微拍)
荔枝椿象若虫(数码变焦微拍)
相对于手机相机常规的“拍照”模式,“专业模式”能让摄影人依据拍摄现场情况结合自身的技术和经验灵活设置曝光组合,以求达到预期的拍摄效果,是个比较考验摄影技术活的“手动”模式。
文中的片子均出自(荣耀6X)手机相机,没有附加外置镜头。
(原创图文,实拍感受,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