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写生如何起稿构图?
1,利用构图手段
从视觉习惯的角度来看,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它的关注程度。把主体安排在黄金分割线上就更能引人注目。还可以借助画面中的线条或有规律的形状来引导现众的视线,比如以河流、小溪或连续的山石树木等作为引导线,引出主体。
作为主体的城楼被安排在接近黄金分割点位置上,视觉效果稳定均衡,长城墙体的线条也将视线引向主体。
2利用视角变化
摄影的视角一般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大多数人都只习惯用平视角度拍摄,其实仰视或俯视却反而因为不是常见视角,往往能带来更新鲜独特和富有冲击力的效果。在杂乱环境中也更容易精简画面,比如仰拍主体将周围环境压低,或者俯拍时把主体之外的元素排除出画面。
利用广角镜头的透视特点贴近沙滩上的渔船拍摄,渔船的质感和纵深感都得到夸张,从而具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利用对比衬托
主体与客体间的差别对比越大,视觉效果就越强烈:如果能充分利用不同大小、远近、色彩、明暗、动静、刚柔等方面之间的差异,主体与陪衬就会形成更大的反差,主体就不会淹没在环境中,对于突出主体也就越有利。反之,在处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时,要特别防止近似现象。
利用小面积嫩绿的新叶与大面积的白花对比,更衬托出春天的清新气息
4.利用虚实关系
主体通常要保证清晰,而客体可以适当虚化来突出主体。通过镜头长焦距和大光圈对景深的控制,掌握好画面虚实的关系,让画面中无关的元素尽量虚化淡出,特别是在背景杂乱的情况下。这种手法在人像摄影和特写描写时用的也比较多。
虚化的背景使清晰的主体更引人注目
5.利用简化画面
画面一旦杂乱无章,即使再漂亮再独特的主体也会被湮没。如果画面足够简洁,即使原本不起眼的物体也会变得醒目。有句话说摄影是减法,不怕麻烦想方设法改变视角和构图,把不必要的元素从画面中剔除出去,留下主体一目了然,自然就突出并利于表达主题。
6利用大小差异
比例大的物体总是更引人注意,所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画面让主要表现对象占据较大的面积并夸张其造型也是常用的重要方法。特写类的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就是因为特写照片上主体占据了主要甚至全部画面,几乎没有其他与主题无关的视觉元素。
7贴近再贴近
主体在画面中占据越大的面积越能吸引观众的注意。所以,尽量靠近被摄对象,放大主体,是使其突出的常用手段,也便于得到更好的成像质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广角镜头强化近大远小***关系的特点,适当夸张作为前景的主体,效果更明显。
如何构图才能拍出漂亮的风景照片?
谢悟空推荐问答:如何构图才能拍出漂亮的风景照片?这里说的风景照片,也应该是摄影中的风光题材的拍摄(下称:风光摄影)。包括了:自然风光,人文(景物)风光,城市(建筑)风光等等的风光摄影题材的拍摄。
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是有立体感的。但我们拍摄的照片画面是平面的。要在平面的画面中体现出有空间距离感的立体世界,就需要我们在拍摄的过程中,安排调度好拍摄场景中的前,中,后景物的位置,比例,大小等的关系。这种拍摄场景的景物关系的安排调度,就是我们常说的摄影构图。
那么,如何通过构图,拍摄出漂亮的风光摄影照片呢?这就需要我们在风光摄影的过程中,通过摄影构图来营造画面空间距离感,而摄影构图中的前景运用,是营造画面空间距离感,最有效,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摄影技法。前景的运用,在风光摄影中,尤其显得重要。
前景的运用,就是要利用拍摄场景中,场景物之间的近与远的对比关系,传导出拍摄画面中的空间感和距离感。
下面,我们先看下面的图例,感受下利用前景来表现画面中,近与远的空间距离感的关系。
在上面的图例中,观看上图,画面中的河面与楼宇,是不是有种近在咫尺,就在眼前的感觉。而观看下图,这画面中的河面与楼宇的距离,是不是就显得的远了些,也就有了不同距离的层次感了。这种“空间距离感”的观感效果,得益于下图画面中左右两侧(人与护栏)的二个前景,让我们在观看的时候有了个(前景)参照物。他们仿佛在说:我们在这儿,他们在那边,根据我们相对尺寸的大小比较,你就可以感觉出来我们之间的距离了。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图例,感受下利用前景来表现画面中,高与低的空间距离感的关系。
这二幅图片都是站在海岸悬崖上方拍摄的。观看上图,你可以感觉到拍摄点是处在高处,但你不太容易明白这高度有多少,你与海浪的距离有多远。观看下图,因为画面中有二位青年作为前景,你观看起来就很容易明白了近与远,高与低的空间(距离)感了。
我们再来看第三个图例,感受下充分运用拍摄环境中的前景,增强画面的空间距离感的作用。
如下图例中,这是在同一张图片上,裁剪去掉左边前景“树枝”后的图片(图例中的上图),与原图(下图)的对比效果。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上面图例中,下图保留左侧前景“树枝”的画面,更富有空间距离感,也让画面更加均衡完整了。这便是左边前景“树枝”的作用,在抓住观者视线后,引领观者视线,由左往右,由近及远的观看过程中,增强了画面的空间距离感的观感效果。
在风光摄影中,能够作为摄影构图中前景的景物有很多,花草树叶,山石建筑,动物与人等等,甚至连拍摄中自己的投影都可以成为前景。通常情况下,在风光摄影中,常见的前景运用方式有下面这几种:
1,框式构图的前景,是营造画面“空间距离感”常用的摄影手法。
2,线条的运用,或引导或延伸或汇聚,也是营造画面“空间距离感”的常用技法。
3,拍摄场景中,场景物的投影的运用,同样可以起着营造“空间距离感”的作用。
4,拍摄场景中常见的,规则的或是不规则的前景物的利用,也是营造“空间距离感”不可缺少的。如:旅游途中,登高远望,也可适时选择景点中的人造景物,如:适当的游客,防护栏,房屋等景物作为前景的。
在风光摄影中,前景的运用,是为了营造出画面的空间距离感。因而在选取前景物时,要本着:简洁布局,疏密有序,有层次而为。要避免过多的无效的前景物,挤占了画面的有效空间。这一点,在使用前景为“框式构图”时尤其需要注意到的。如下图例,前景护栏和树叶构成了一个近似“框式构图”的前景,但却因树叶的过于茂盛且占用了画面上部太多的空间而让整个画面显得拥挤不堪,这是一个(框式构图)前景运用失败的图例。
需要说明下,通常情况下,前景多是以陪体而存在的。但在一些特殊的拍摄场景中,有些时候,前景则是以被摄主体出现的。如下图《远方》中的小船。
本文综述:在风光摄影中,灵活的,合理的,有序的,运用好前景,是拍摄好风光摄影,营造画面空间距离感,最为直接的,有效的摄影构图技法。
(原创图文,分享实拍感受,谢谢您的观看支持与鼓励)尊重原创,请勿搬运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