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图才能拍出漂亮的风景照片?
如何构图才能拍出漂亮的风景照片?
一般说起构图都会给出许多构图巧妙,我今天只跟大家说一说,构图基础,很适合摄影初期的朋友看看。
我认为摄影构图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个人审美和有心,有了这两个前提你的构图就不会差到哪去,拍出来的照片就会很漂亮。
构图要有方法有眼缘,有发现美的感觉,当看到好风景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取景才能留下美。相机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把你看到的全部纳入镜头里,所以要求你适当取舍,留取最重要的部分,这时候就需要你去构图,那么如何构图才好看,是要有一定基础的:
(一)横平竖直的重要性
听起来简单,其实这里边是有技巧的,要求在相机设置里把平衡标尺打开(从取景器里可以看到),把网格线打开(九宫格),这样在拍照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的做到横平竖直了。
水平不能斜,竖直不能歪,能给人以稳重宽广的感觉,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横平竖直是摄影最基本的构图方法,它是判断一张照片好坏的基础,并且给后期制作提供了便利。
(二)光线好坏的重要性
在某种意义上说摄影与拍照是还是不一样的,拍照比较随意,摄影需要观察,需要合适的光线,没有好的光线我愣可不拍,因为摄影就是光与影的艺术,是最好的构图。有了合适的光线,就有了场景的三维效果,立体突出层次分明,这就是为什么摄影的时候要选择时间段,尽量避免中午去拍。
(三)选取角度的重要性
角度在摄影中有这很重要的地位,每一张照片都会遇到角度的问题,一条线有角度叫斜边,两条线有角度叫焦点,还要划分平拍、俯拍和仰拍,分为,正面角度、斜面角度、侧面角度,或端庄稳重,或形象生动。角度选取的好可以获得最成功的构图。
(四)主体位置的重要性
将主体摆放在什么位置,才能更准确的突出出来,更鲜明的表现出来,既要明确主题意思,又要突出主体,两者不可分开。主体在照片中统领全局,是照片中的焦点所在。主体是画面思想的重要体现,在画面中起到主导作用,是摄影者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因素。
掌握好上面四种要点,你完全不用去考虑到底怎么构图了,因为要点里已经包含了大部分构图法则,只要细心一点,你完全可以拍出漂亮的照片。
如何构图才能拍出漂亮的风景照片?无论是风景还是其他题材摄影,要拍出漂亮的照片,在构图上都必须把握两个基本原则。
摄影/夏雪
一是构图内容统一
面对纷繁的自然风景,首先要寻找有表现力的主体,然后划定取景框的四边界址,至于主体居于上、下、左、右或中间,这就要根据主体的特点来选择最有美感的构图形式,例如九宫格、对角线、对称式、框架式、旋律式等,以此将画面的色彩、线条、光影等元素都将视线引向主体,确立主体在画面中的视觉中心地位,以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摄影/夏雪
无论***用什么构图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主体,因为主体是作品的灵魂,只有通过主体的表现,才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构图元素宜少而精,画面越简洁,越容易控制和引导读者的注意力。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构图理念,势必干扰和影响主体表现,甚至喧宾夺主。构图在于取舍,要敢于忍痛割爱,将可有可无的元素从画面中剔除,在风景摄影中尤其值得重视。
摄影/夏雪
当然,构图只是一个方面,而要拍出漂亮的风景照片,还要熟练掌握色彩、光影、线条、影调等视觉语言的运用,进一步增强作品的视觉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图文原创/夏雪)
夏雪视觉,欢迎关注,感谢点赞分享!
构图在摄影当中非常重要,无论是色彩还是光影,都要以构图为基础,就如同绘画,构图的好坏是作品成功与否的一个评判标准。
在进行风光摄影构图时,摄影者首先面临的是横、竖画幅的选择问题。由于摄影者使用的器材不尽相同,所营造出来的画面风格也会不同,这一点还不是关键,最重要的还在于摄影者的创作意图。
对于摄影作品而言,无论是完美的或是有瑕疵的图片,其画面构成的要素不外乎点、线、面。图片中的 “点” 可以极大地吸引欣赏者的注意力,并可以起到稳定画面的作用;“线” 在画面中的作用是可以用来分割面,使画面产生动感与韵律感,可以引导欣赏者的视线;“面” 可以使欣赏者的视线有平稳的过渡,而且面的明暗能够为图片增加立体感。
在摄影构图中,最为常见的构图有以下几种:
1 .黄金构图法:目前大多数数码单反相机的成像格式为 3:2 的比例,可以将其等效为黄金分割的矩形,这样在安排画面景物时,根据不同景物的明暗及色彩将它们安排在黄金分割出来的3个区域,这就是黄金构图在摄影的典型应用。
2 .九宫格构图法:对于九宫格大家并不陌生,小[_a***_]上学时使用的方格本大多是九宫格的,用来写语文作业或是练字。而在摄影构图中,也都借鉴九宫格的界格来进行景物构图的安排。摄影者将需要表现的画面主体置于九宫格的交点上,从而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至于主***于哪个交点上,摄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现场环境以及主体的位置来决定。
3 .三分构图法:三分构图法与九宫格构图基本上一样,只不过在实际的摄影当中,画面为左中右结构的三分法少见,而比较常见的则是上中下结构的三分法。使用三分法构图,可以根据景物色彩、明暗的不同,将画面自然地分为三个层次,这样才能适应人的审美观念。如果层次过多,画面就会显得繁琐,也不符合人的视觉习惯。
4 .对比构图法:对比构图法包括明暗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动静对比等等。
明暗对比:使用明暗对比法构图时,需要把握正确的曝光条件,通过表现主体与陪体、前景与背景的曝光程度,使画面中的亮部区域与暗部区域的明暗对比有较大的反差,这就需要摄影者在对画面进行曝光时应慎重选择测光点位置,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度的曝光补偿的增加或减少。
远近对比:就是利用拍摄画面的主体、陪体、前景与背景之间的距离感,以此强调主体所在的位置及重要性。一般情况下,主体都会处于离镜头较近的位置,所以,在拍摄时,需要把握好焦距与光圈的控制,否则,一旦主体变得模糊,那么图片就失去了远近对比的意义。
大小对比:就是利用摄影器材、摄影角度、景物选择等手段营造画面主体与陪体的大小关系,从而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大小对比构图的关键是要选择体积小于主体或视觉效果较弱的陪体来烘托主体。
动静对比:图片中的景物并不能运动,为了表现画面中运动对象的体态特征,可以通过动静对比来实现。
除此之外,摄影还有一些特殊的构图方法,比如三角形、圆形、放射形、对称式、水平线、垂直线、对角线、曲线构图等等,这些构图法只有在一些特殊环境、特殊主体下根据需要进行拍摄。
图片为相机拍摄。
拍出漂亮的风景照片需要综合很多元素,有好的构图不一定有好的照片,但不好的构图一定拍不出漂亮的风景照片。
我觉得拍风光照片时,构图要有几方面的注意事项:
一,画面不要太满
当我们看到一个好的场景时,往往过多注意到景致的主体(比如建筑、树木、山峰等)而忽略了整个环境(天空、水域、草地等),使用变焦头时,刻意把主体拉的很近,造成画面过满,比较堵,缺少些灵动和疏朗。要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
二,合理利用前景
前景利用好了可以锦上添花。有时天气不好,天空或水面没有层次,显得画面比较平淡,但如果能利用树木在上方垂落的枝条或是水边的花草、树丛当前景,画画会生动很多。但利用前景时注意不要前景太大、太乱而影响到拍摄的主体。
三,注意地平线
一是要平行,不然会造成建筑歪斜,画面失衡;二是除了拍摄个别的对称画面时,地平线不要居中,要根据画面内容,把地平线放在画面上部的三分之一或下部的三分之一处。总之要看去画面稳定、舒适。
四,注意画面平衡
尽管我们说画面要留白,但要适度,不然照片画面会失衡,有的会“重头脚轻”,有的会“下盘过重",或是左右一头重一头轻。这时候要想法来平衡画面。比如在画面比较轻的一侧拍入飞鸟,等待有人走进画面,寻找可利用建筑或自然物体角度来构图等。
谢悟空推荐问答:如何构图才能拍出漂亮的风景照片?这里说的风景照片,也应该是摄影中的风光题材的拍摄(下称:风光摄影)。包括了:自然风光,人文(景物)风光,城市(建筑)风光等等的风光摄影题材的拍摄。
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是有立体感的。但我们拍摄的照片画面是平面的。要在平面的画面中体现出有空间距离感的立体世界,就需要我们在拍摄的过程中,安排调度好拍摄场景中的前,中,后景物的位置,比例,大小等的关系。这种拍摄场景的景物关系的安排调度,就是我们常说的摄影构图。
那么,如何通过构图,拍摄出漂亮的风光摄影照片呢?这就需要我们在风光摄影的过程中,通过摄影构图来营造画面空间距离感,而摄影构图中的前景运用,是营造画面空间距离感,最有效,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摄影技法。前景的运用,在风光摄影中,尤其显得重要。
前景的运用,就是要利用拍摄场景中,场景物之间的近与远的对比关系,传导出拍摄画面中的空间感和距离感。
下面,我们先看下面的图例,感受下利用前景来表现画面中,近与远的空间距离感的关系。
在上面的图例中,观看上图,画面中的河面与楼宇,是不是有种近在咫尺,就在眼前的感觉。而观看下图,这画面中的河面与楼宇的距离,是不是就显得的远了些,也就有了不同距离的层次感了。这种“空间距离感”的观感效果,得益于下图画面中左右两侧(人与护栏)的二个前景,让我们在观看的时候有了个(前景)参照物。他们仿佛在说:我们在这儿,他们在那边,根据我们相对尺寸的大小比较,你就可以感觉出来我们之间的距离了。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图例,感受下利用前景来表现画面中,高与低的空间距离感的关系。
这二幅图片都是站在海岸悬崖上方拍摄的。观看上图,你可以感觉到拍摄点是处在高处,但你不太容易明白这高度有多少,你与海浪的距离有多远。观看下图,因为画面中有二位青年作为前景,你观看起来就很容易明白了近与远,高与低的空间(距离)感了。
我们再来看第三个图例,感受下充分运用拍摄环境中的前景,增强画面的空间距离感的作用。
如下图例中,这是在同一张图片上,裁剪去掉左边前景“树枝”后的图片(图例中的上图),与原图(下图)的对比效果。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上面图例中,下图保留左侧前景“树枝”的画面,更富有空间距离感,也让画面更加均衡完整了。这便是左边前景“树枝”的作用,在抓住观者视线后,引领观者视线,由左往右,由近及远的观看过程中,增强了画面的空间距离感的观感效果。
在风光摄影中,能够作为摄影构图中前景的景物有很多,花草树叶,山石建筑,动物与人等等,甚至连拍摄中自己的投影都可以成为前景。通常情况下,在风光摄影中,常见的前景运用方式有下面这几种:
1,框式构图的前景,是营造画面“空间距离感”常用的摄影手法。
2,线条的运用,或引导或延伸或汇聚,也是营造画面“空间距离感”的常用技法。
3,拍摄场景中,场景物的投影的运用,同样可以起着营造“空间距离感”的作用。
4,拍摄场景中常见的,规则的或是不规则的前景物的利用,也是营造“空间距离感”不可缺少的。如:旅游途中,登高远望,也可适时选择景点中的人造景物,如:适当的游客,防护栏,房屋等景物作为前景的。
在风光摄影中,前景的运用,是为了营造出画面的空间距离感。因而在选取前景物时,要本着:简洁布局,疏密有序,有层次而为。要避免过多的无效的前景物,挤占了画面的有效空间。这一点,在使用前景为“框式构图”时尤其需要注意到的。如下图例,前景护栏和树叶构成了一个近似“框式构图”的前景,但却因树叶的过于茂盛且占用了画面上部太多的空间而让整个画面显得拥挤不堪,这是一个(框式构图)前景运用失败的图例。
需要说明下,通常情况下,前景多是以陪体而存在的。但在一些特殊的拍摄场景中,有些时候,前景则是以被摄主体出现的。如下图《远方》中的小船。
本文综述:在风光摄影中,灵活的,合理的,有序的,运用好前景,是拍摄好风光摄影,营造画面空间距离感,最为直接的,有效的摄影构图技法。
(原创图文,分享实拍感受,谢谢您的观看支持与鼓励)尊重原创,请勿搬运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