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胶片机一个中央对焦点,摄影师是是怎么保证构图情况,焦点还落在眼部的?
老式胶片机是手动对焦,对需要对焦的地方对焦后水平略微移动重新构图。由于是手动对焦重新构图时焦点不会跑。如同现在数码相机锁定焦距一样。还不放心就收一点光圈加大景深做保证。
对于老胶片机,最初是没有自动对焦功能的,拍摄者只能通过一边转动镜头上的对焦环,一边在取景器中观察判断是否准确对焦。
(早期的胶片单反只能手动对焦)
那么怎么才能知道是否己合焦呢?原来在相机取景器的中央会以2个半圆的形式显示对焦点的影像,如下图。如果合焦,则显示正常的影像,如果未合焦,则景物的上下2部分将发生错位。因此为便于判决是否准对焦,一般是将镜头中心对准被摄体具有明显竖直线条的部分,如衣服的边缝等,若要对人物眼部对焦,可选择眼皮而不是眼珠,对于横线条的景物,可将相机竖起对焦方便判断。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对焦技术被应用到相机上,但最初的自动对焦,仅限于镜头中央一个对焦点,于是出现了"先对焦后构图"这一说法,也就是先将中心对焦点对准被摄体需要对焦的部位,然后锁定对焦,移动相机进行构图并拍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