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时有哪些平衡构图的方法?
摄影构图,也可以理解为摄影取景能力,和很多人称为是否具备“摄影眼”是一个意思。我通过例图,来为朋友们分享,我们常用的构图方式有哪些。下面我就来说说几种常见的构图方法。
1.三分构图法:画面被横向分为三份,被拍摄的主图,处于其中某一横条,常见的还有竖向三等分。
3.框景构图法:我们常见的门、窗、栅栏的空等,所有框,都可以被用来框景构图,要拍摄的主体,位于框中。
4.引导线构图法:日常的路、桥,街边的栏杆、树木,凡是在生活中常见的,可以构成一条线向远处延伸的,都可以理解为引导线构图。
5.黄金分割构图:被拍摄主体,处于四个交点上。这四个交点,就是照片的黄金分割点。
6. 对比构图:常见的还有大与小的对比,彩色与黑白的对比,冷暖的对比等
最后:朋友们要注意!!!
构图,是根据好看的图总结出来的规律,是先有看的图,才有总结的构图,不要被构图局限。
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回答角度,可以从构图的角度来讲,比如对称式构图。也可以从画面中的各个元素的角度来讲。
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视觉重量。最典型的就是黑色的视觉重量要大大超过白色的视觉重量。饱和度高的色彩的视觉重量超过饱和度低的色彩。
陪体
陪体的作用除了衬托、说明主体以外,还有平衡画面的作用。
前景的作用也有很多,比如装饰画面、引导视线,还包括平衡画面。
大的面积
比如大面积的水面,有共识的意识。三分线构图就是类似的平衡画面的方式。拍人物,头面部的视觉重量会更重。
在一个问答的答案里很难总结得太清晰,只能大致的分享一下个人的看法。一定有遗漏,希望有更好方法的摄友补充。
平衡构图属于摄影构图的一种方法,合理的构图会提升照片的美感和整体质量,就像写文章离不开章法一样重要,实属作品成败的关键。
首先,平衡式构图的画面不是左右两边静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对称,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相互呼应,是运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重轻浅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平衡。
其次,要想形成均衡式构图,关键要选好平衡点,那么,什么是平衡点呢?这要从艺术效果上去找,只要位置恰当,小的物体可以去与大的物体相平衡,远的物体也可以与近的物体求平衡,动的物体也可以去平衡静的物体,低的景物同样可以平衡高的景物。当然,在一些特殊表达时也可以打破规矩,比如表现奔跑的动体,如果用一种失去平衡的方式拍摄,可能更让人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最后我说一下平衡构图的方法:
第一种对称,对称是摄影构图中平衡画面最基本的方法,基本上一说平衡画面,就会想到用对称式构图,在风光摄影中,建筑摄影中用的比较多,一般常见于山水的对称,倒影的对称等等。
第二种色彩,在摄影构图中,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中的比重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暖色调比较重,冷色调比较轻,所以可能用局部的暖色调来平衡大面积的冷色调,让画面得以平衡。
第三种明暗,在摄影构图中,明与暗也是轻重不同的,一般来说,越暗越深的区域,视觉上越重,越亮越浅的区域,视觉上越轻。所以要注意构图上明与暗的均衡。
第四种变化,也称留白。就是故意将主体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无论是正向留白还是反向留白,都要与主体之间形成呼应与对比,这样才能平衡画面,使图片富于韵味和情趣。
说到底,摄影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是有章法而永无定法。希望我的这些建议只作为抛砖引玉,愿大家能拍出更好的作品。(原创)
什么是摄影中的视觉重量?构图时,该如何平衡这种重量感?
什么是摄影中的视觉重量?构图时,该如何平衡这种重量感?关于这个问题,我首先聊一下什么是:“增加画面中的视觉重量”?实际上在摄影的构图中是为了平衡摄影的画面,通过视觉上的平衡,达到均衡画面的目的。所以说,增加画面中的视觉重量,目的就是为了均衡摄影的画面。这个问题提出的概念,对于初学者和摄影爱好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构图的核心的概念,就是为了画面的平衡。具有平衡感的摄影作品,给人们以均衡稳定的视觉感受。画面不均衡就让人觉得不完整,意境不够完美。均衡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感受和形式感觉。摄影画面的不均衡会对摄影的整体结构受到极大的影响。如果往简单了说,其实照片中的每个元素都具有“视觉重量”。但是每个元素会因在图片中的大小、对比度、色彩、色调及纹理表现等因素的影响,而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感触。如果您确定了视觉主体元素,理解并且合理运用图像中其它元素,来突出中心主体元素,那么图像主体的视觉重量就最大,但并不意味着其它元素没有视觉重量。这里再强调一点,视觉重量的构图平衡而绝不是平均。影响视觉重量平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尺寸的大小,在一个作品中,较大物体的比较小物体承受的视觉重量会更多一些,因此更能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一般来说,最好将主要主体作为最大的对象,并用次要主体产生支持。
再比如,利用焦点改变图像主体的视觉重量,运用调整景深达到背景虚化将观看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拍摄主体,因为锐利的物体比虚化的物体承受的视觉重量更大,以减少影像中不需要的元素从而突出主体视觉重量。这种操作或说法也许更容易操作或理解。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方法,比如图案颜色的明暗对比或颜***彩的饱和度、强烈纹理的突出表现等等。影像构图虽有很多式经典的,但是发现美,并且能够表现美的方式或方法却是可以无限灵活,一起努力,期待您能拍出更多的佳片。
没有办法能精确地平衡所有这些重点,但是只要了解各种内容吸引力的不同程度,凭直觉进行平衡还是相当简单的。所有这些基于内容的权重也必须与组成影像的元素和色彩等引导注意力的复杂方法相一致。
什么是摄影中的视觉重量?
视觉重量就是吸引视觉注意力的强弱,吸引力越强视觉重量就越重,反之越弱视觉重量就越轻。
照片中的每个元素都是有视觉重量的,只是有强弱之分;
所以主体的视觉重量一定要强,才能使主体更突出
那较强的视觉重量主要是从哪几方面表达出来的呢?
1.越亮的物体视觉重量越重
2.越大的物体视觉重量越重
3.饱和度越高的物体视觉越重
4.有特殊形状的物体视觉越重
5.与[_a***_]反差大的物体视觉越重
6.人的眼神与手势都是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
比如下面这张图,
火的明亮度最高、饱和度最高、与环境反差也很大,所以它的视觉重量是最重的。
其次就是天空、包包、杯子、火苗等,越到后面视觉重量就越弱。
如何平衡照片中的视觉重量
有重量的东西,人的意识会形成一种自然向下的趋势,视觉重量也是一样。
所以在照片中要做到左右均衡、上轻下重的视觉重量平衡。
如果照片中的画面不平衡,会让人产生一种心理的不稳定感。
以下面这张图为例
照片中视觉重量最重是什么?是天上的云
试想下,那么重的物体就在头顶上,是不是会产生一种很压抑的心理,总感觉它快要掉下来一样。
它的目的就是要制造这种压抑,用黑白色突出云的重量,达到这种不平衡的视觉心理。
再来看一张图片
图片中视觉最重的是太阳,因为它最亮,颜色也最艳;之后就是高楼和云彩
太阳和高楼都在图中下方位置,形成上轻下重的视觉平衡。
太阳与高楼在都图中也形成了左右的视觉平衡
所以这是一张典型有着视觉平衡感的照片。
让人产生稳定、平静、心旷神怡的心理。
但是,人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动物,太过平静的生活很容易泛味。
所以,在构图时不要刻意去追求这种绝对平衡,特殊的视觉效果往往是通过视觉重量的不平衡而达到的。
总结:
视觉重量有大小通过物体的明度、色度、大小等一系列的因素决定的
人心理的平衡感就是因视觉重量产生的
要平衡画面就要做到左右均衡、上轻下重的视觉平衡
要制造不同的氛围是可以通过视觉不平衡的心理达到的。
想了解更多的摄影方面的小知识 关注我 每天为你分享
如果对你有所启发 欢迎点赞转发哦
摄影中的视觉重量,实际是指照片左右两侧的均等性。它也可以泛指影调的平衡性,或者主体的平衡性。一个重要的物体,无论大小,位于照片一侧的边缘附近,而另一侧没有同等重要的物体,这就会产生明显的不平衡感。图像一侧的暗调与另一侧的暗调也是要平衡的。
无论影调的平衡还是兴趣主体的失衡,往往都会让读者产生紧张感,而平衡的构图则会显得更加轻松舒服。
要是在摄影构图中平衡这种重量感,即平衡感,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画面对称,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对称构图。但对称构图心须要处理得非常纯熟,不然就会显得很乏味。而不对称平衡的难度则高很多,但通常会更让人特别感兴趣。
我们在摄影创作中,不一定要追求所有的照片都要显得很均衡,很舒服。有的摄影师恰恰就是用不平衡来制造出一定的紧张感和不适感,从而创作出了不平凡的好作品。
另外,影调或者主体是否有上下平衡和上下不平衡的问题呢?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平衡本身就是指左右的均等性,而不平衡也是指左右的不均等。如象下面这张摄影作品所示:所有的兴趣点都位于照片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几乎是一片全黑。但这张照片的影调和主体平衡感非常明显。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左右方向,往往会产生不安感,但发生在上下方时,我们基本感觉不到不安。
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您用于获得良好的照片视觉吸引力。所以了解如何在镜头中实现它,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摄影中,平衡是指照片中的元素以自然和令人舒适的方式排列。平衡的元素让人感到和谐,而不平衡的元素非常容易失去观众的关注。
照片中的每个元素都具有“视觉重量”,受到大小,对比度,颜色,色调和纹理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平衡画面,您需要定位这些元素,了解与其他部分相比具有不同的“重量”。